那时的我,年少正青春

"

杂章闲叙

@逸望舒

四五年前,我曾有一个很好的习惯,不论走到哪里,包里永远装着我觉得最好用的笔以及几张白纸。那些我瞬间写写划划的字迹,和那些零碎的纸张,有一些被保存的很好,没有褪色,没有发黄。

所以你看,时间并非那么无情的消蚀一切。

而如今的现在,我的包里装满一切,钥匙、充电器、钱包诸如此类。但再也找不到一支笔,一张纸。我们总是在买容量更大的包,却再也腾不出一个地方给一支笔或是几张纸。装不下的,是欲望,我们拼命往里挤压。被遗忘的,是梦想,与我们渐行渐远。

所以你看,时间倘若残酷起来,就让你面目全非。

每天每天,我都觉得时间不够用,仿佛许多的事情没有完成,可是仔细想起来,又不觉得自己做了些什么。该看的书没有看,想写的文章没有写,想画的画也未曾动笔。我们有电脑,有手机,出门开车或者打车,理应节约了很多的时间,但我们写下的文字,多半是从前抽空在纸上的涂鸦,我们用三言两语的电话代替了反复推敲的短信,并且再也没有闲暇路过一片绿地然后随意进去走走。

似乎每个人的生活都以争取时间为目的,却无法说清那些我们费尽心思节约出来的时间,又被用到了哪里。

时间永恒,却又无常。

它改变的何止是我们的容颜和心态,甚至渐渐模糊了我们对很多事物的概念。小孩子,关于是非对错,就像糖是甜的,咖啡是苦的这样简单明了。而我们,现在对于是非对错的定义,已经不那么黑白分明,甚至对于幸福快乐与否的界限,也不再划分的那么清晰。就像成年人在喝咖啡的时候,已经很难简单的评价它究竟是苦的还是甜的。

大半年来,我一度十分纠结自己的状态。这大半年,我确实是在读书画画学习,可是真正学进去的却并不存于心。所以在我的内心,时时有一种焦虑,提醒着自己在荒废着时间,荒废着自己。我相信每个人的内心都存在这样的恐惧,害怕自己仅有的一点知识,一点兴趣,一点诗意,一点理想,在时光中慢慢褪去,然后就这样荒废了这一生。

略感庆幸的是,对于这种不佳的状态,我身边至少能有让我依恋的人安抚我内心时时的焦虑不安,这样至少可以安慰自己,还有一些警醒和良知。

好在我依然从身边的人和事之间,收获一些些的感悟。

我也一度怀疑自己的生活,是否真的做错了一些选择。我也曾艳羡别人的生活,思考自己在哪一段出了差错。在极度低迷无聊的时候,浑浑噩噩重复着发呆睡觉刷剧睡觉发呆刷剧的生活。当一部剧追完,空虚了几天后,突然有一个瞬间仿佛有一点明朗了。每个人的生活都由幸与不幸组成,缺失了任何一部分,都不能称为生活。如果足够强大,不幸也能变成幸运。所以,在面对生活的失望时,我想我只能承受,让自己强大起来。能改变自己生活状态的,归根结底只有自己。

我也曾怀疑身边人的生活。他们循规蹈矩,安于现状,重复着枯燥乏味的学习与工作。我很担心自己也如此复制了自己的人生。但是时间久了,会发现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人生哲学。年轻人动辄喜欢谈生活,谈理想。而那些已经走过三分之二人生被你视为庸庸碌碌此生的人,会告诉你,所谓生活,是先谋生,再生活。如果你想诗意的活着,先得学习失意的活着。

所以我常常想,这行走时间的形形色色之人,谁没有过梦想。每个人的心里都曾有一片绿地,时间或许让它慢慢变成了荒野。有的人选择在荒野上筑起楼房,给自己一个避风港;也有的人选择让它就此荒芜,因为不愿意曾经的那片绿土被占据。

很喜欢北岛的那首诗,“那时我们有梦想/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现实是,我们再也没有深夜饮酒;倘若有,倘若还能听到梦碎的声音,那也算是对梦想的致敬;怕就怕,连声音,都听不见。

  •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心软的石头,更多精彩请关注@心软的石头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