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再无归途

"

人生在世,不管我们是谁,在父母面前就只有儿子、女儿这样一个身份。

父母身体平稳,我们的心就平稳;父母高兴,我们心里就高兴。

1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做子女的不要离父母太远,“远”不仅是指地理距离,还指心理距离,如果要离开父母一段时间,也一定要让父母放心、安心。

有时候,你多打一个电话,多一份问候,多一点关心。父母就多一份快乐,多一份慰藉!

一个电话,一次视频,不长,也不密,只为让父母安心。

但人间多少遗憾,都是因为没有做到让父母安心,等到时光淌过,静水流长,不安的心越来越痛,而这时,那人不在,心没机会安了,就成了一生的遗憾。

作家麦家小时候,因为父亲的一巴掌,远走他乡,再没有见过父亲一面。当他想通了,想跟父亲和解时,81岁的老父亲却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

父亲颤颤巍巍地拉着他的手:“你能让我家老二回来看看我吗?”

麦家大喊“爸,我就是老二啊!”可父亲却再也认不出他。

父亲去世后,麦家发现自己的心有一个角破损了,想把它补好,可一碰就生疼。

父母和子女本是血脉相连,可有的时候,却连思念都那么小心翼翼。

父母真的不要求很多,就是经常的一个电话,逢年过节的,回去看看。

2

真正爱父母,就要和颜悦色。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女在父母面前一直保持温和的脸色,是很难的。难道让父母衣足食饱,不至辛劳,这样就可以算作孝了吗?

我们总以为,所谓孝顺,就是给父母丰厚的物质生活,父母什么也不用做,就是对他们的孝顺。

其实,父母并未真正享受到子女自以为的孝顺。

在生活中,经常会有父母年纪越大,越变得小心翼翼,一副胆小、唯唯诺诺的样子。

这是因为,父母已经在看子女的脸色了。

很多人对外人,总是以礼相待,而对亲近的人,却会给脸色看。

曾读到一个故事:

有位老太太中午去儿子的房子找报纸,正碰上儿子回来。

儿子刚刚谈砸了一桩业务,心情很不好,见母亲在自己床上摸索,便生硬地说:“妈,你没事在自己房间好好呆着,别到处乱跑。”

母亲解释说:“我只是找个报纸,顺便在你们床上坐一会。”

儿子脸色很臭,出门前扔下一句:“吃饱了没事干!”

晚上12点,老母亲从七楼跳下自杀了。

于丹曾说过一段话,:儿女有钱了很容易做到的是给父母买车、买房,但是很难做到的就是不给父母脸色看。

如果你对父母不耐烦,会让父母很不安。

其实真正的孝,不仅是物质层面,还要表现出精神上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对父母和颜悦色,只是儿女的举手之劳。只需要儿女一份心,父母就能够过得开心快乐。

真正孝顺父母,应该和颜悦色,从内心深处发出微笑,让他们快乐、幸福。

3

父母在的地方,连世界都那么温柔。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父母的年纪,做子女的一定要时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同时也要为父母不断衰老而担忧。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再无归途!

世界上最大的孝顺是陪伴,儿女与其总去挂念,又喜又忧,不如和父母一起生活,珍惜当下,过好每一个父母还在身边的日子。

你可能没有意识到,有父母在的世界,是多么温柔、多么亲切。哪怕是鸡毛蒜皮,寻常小事,也是柔和如柳,温暖如春。

有一篇文学大赛一等奖作品讲了这样一位母亲:

父亲去世10年后,在小女儿的“软硬兼施”下,母亲终于答应搬来一起生活。

母亲住下来,每天清晨,她早早起来做饭,小米粥、小包子、鸡蛋饼......变着花样儿。买菜,家务,母亲也包了。家里阳台上还新添了两盆绿莹莹的蒜苗。

有了母亲的家,多了种说不出的安逸。

母亲来后不久,有天对女儿的先生说,星期天你喊你那些同学回家来吃饭吧。

城市生活繁华而淡漠,大家已经不习惯串门了。

周末一整天,母亲都在厨房忙碌。下午,先生的同学陆续过来了,有个男人还忍不住伸手捏起一个菜饺,说小时候最爱吃母亲做的菜饺,很多年没吃过了。母亲笑着说,喜欢就多吃点,以后常来家里吃,我给你们做。

那个男人点着头,眼圈忽然红了,原来他的母亲已经过世多年,他很久没回过家乡了。

那天晚上,大家饭吃得饱,话说得多。谈到家事,说到家乡,说起父母......竟是久违的亲切。那以后,家里空前热闹起来。

就连对面一家原有嫌隙的邻居,有一天也端来一盆洗干净的大樱桃,原来是母亲,平日里常给对面孩子带过去小点心,因此女儿和邻居冰释前嫌。

不仅是对门,前前后后,同一个社区住着的许多人,母亲都照应着。这个家的人际关系突然空前好起来,那种好,明显少了客套多了真诚,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后来,母亲走的那天,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亲戚,女儿、先生的同学、同事、朋友,社区前前后后的邻居......

我们的父母,都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不官不商,甚至平凡得很,未见过大的世面,亦没有读过什么书,没有受过任何正式的教育,但就是这样的父母,在我们身边,我们就会感到内心踏实。

父母在的地方,连世界都是那么美好,那么温柔,那么亲切。

有一首流传很广的诗,叫《你还在我身边》: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

蒲公英的种子从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

太阳从西边升起 落向东方

子弹退回枪膛

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

我交回录取通知书 忘了十年寒窗

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

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

关掉电视 帮我把书包背上

你还在我身旁

渐渐的,渐渐的。

父母变成一枚隐形的十字架,长在心肉里,在风浪临来之际,闪射出银白的光。

父母变成一种信仰,在被时间刮去皮肉后,只要祷告,就会有回音。

有一种信仰,是你一再出发,却不担心无家可归。

因为,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心灵的故乡。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