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长江中上游流域文明为何消失,这些冷知识你得知道|真知堂

大溪文化玉人面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大溪文化,因最初发现于四川巫山县大溪遗址而得名。1925年,美国人纳尔逊在此处发现了一些石器和陶片。1959年对此进行了正式发掘。此后学者把这类遗存称为大溪文化。

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以后,大量考古发掘资料证明,大溪文化的中心地区不在四川,而在湖北西部的枝江,宜都,江陵一代。而主要分布在川东,湘北,汉东一带。学者们把它分为关庙山(鄂西)汤家岗(湘北)油子岭(汉东)等类型。据碳十四测量,大溪文化距今年代约为6000年前到5300年前左右。

屈家岭文化

到了上世纪50年代,湖北汉东京山县屈家岭发现了著名的屈家岭文化。

这个文化以江汉平原为中心,西到三峡,东达鄂东,北到豫西南,南到湘北,比大溪文化范围更广阔。屈家岭文化也有典型的地域差异,学者把它分为四种类型屈家岭类型(汉东),关庙山类型(鄂西),青龙泉二期(豫鄂西),划家岗中期(湘北),而以屈家岭类型为代表。年代距今为5000-4600年左右。由于后来在屈家岭文化遗存下找到了大溪文化遗存,因此可以断定屈家岭文化直接来源于大溪文化。或者是在大溪文化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

屈家岭文化

在发现屈家岭文化的同时,考古人员又发现了湖北天门石家河文化。开始时候不认识,以为就是屈家岭文化,直到青龙泉遗址被发现,人们才意识到石家河文化是不同于屈家岭文化的新文化。上世纪70年代后,石家河文化被称为湖北龙山文化。80年代中叶统一命名为石家河文化。石家河文化距今年代大约为4500-4000年左右。

石家河文化

太早的历史我们就不去深究了。主要讲一讲石家河文化和史料记载的三苗的关系。

三苗,又称有苗,在《尚书》中就出现了三苗不服,舜帝命大禹征讨三苗的文献记载。三苗的活动地区,战国吴起是这么说的:“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这里的地名很关键。

我们一般都知道古代彭蠡泽说的是鄱阳湖,云梦泽则是洞庭湖。衡山就是湖南衡阳的南岳衡山。文山不可考。但如果这样的话,三苗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石家河文化玉人

《尚书 禹贡》记载,汉水入江“东汇泽为彭蠡”而《汉书 地理志》曰“《禹贡》彭蠡泽在(豫章彭泽,今江西湖口县东)西”,则吴起说的彭蠡应该不是鄱阳湖,而是湖北黄梅到安徽望江一代的湖泊。

再者,衡山不是湖南衡山。而本指安徽霍山,霍山是最早的南岳,这个需要一篇专文来讲,暂时就不多说了。

关于三苗的记载最早最可靠的就是《尚书 舜典》“窜三苗于三危”,这还是帝尧在位时候的事情。而到了帝舜在位《尚书大禹谟》中记载:“帝曰:“咨!禹,惟时有苗弗率,汝徂征。”意思就是说,舜帝对大禹说,大禹啊,有苗不听话,你去征讨它。

湖南澧县城头山,最早的城

而大禹此时为司空,掌握兵权,他当时发出了历史上第一个战争宣言:“济济有众,咸听朕命。蠢兹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贤,反道败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肆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尔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勋。”

大概的意思就是这个有苗愚蠢,不听话,我们是奉天命去讨伐它的,你们要一心一力,打赢了有赏。

大禹时期的三苗战士形象

笔者的文章曾经论证过,夏启之所以能打破尧舜禹的常规,从大禹指定的继承人伯益手上得到帝位,根本原因就是夏后氏一直掌握兵权。征讨三苗的战争中一定有夏启的身影,而此时伯益在帝舜在朝廷上还在做管理山林的虞官呢。

战争打了一个月,大禹也没占到什么便宜,可见三苗战斗力不弱。此时伯益进言,偃武修文,以德感召三苗。大禹听了伯益的话,回去持干戈舞,两个多月后,有苗主动降服了。七旬,有苗格。

湖南澧县城头山城市遗址距今5000年

说也奇怪,自从大禹征讨三苗三苗降服之后,石家河文化基本上就在同时期消亡了。那么,历史上的有苗到底和华夏王朝是什么关系呢?为什么距今4000年前那么发达的石家河文化突然消失了呢?难道真的和大禹征讨三苗有直接关系吗?下一篇再为您详解。

分享真知识,传递正能量!如果你也喜欢收藏和中国历史文化,欢迎关注瓷器鉴定真知堂!谢谢你的收藏和转发!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工作。

需要更多历史文化和文物鉴定知识和图片,可以百度瓷器鉴定真知堂!去笔者博客寻找。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