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存在过的最大天体是太阳吗?不,这颗彗星可在当时独占鳌头

我们都知道在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天体就是太阳,它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其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直径为139万公里,是地球的109倍,其颗粒能波及影响太阳系所有行星,称得上是庞然大物了,可神秘的宇宙就是会出现任何让人类科学意想不到的事情。

1892年,英国人Edwin Holmes在平时对太空的观测研究中发现了一颗不起眼的彗星,并将其命名为霍尔姆斯彗星(17P/Holmes),这是一颗初来乍到的周期彗星,每6.88年绕太阳公转一周,和绝大多数彗星一样,除了新奇也没什么令人关注的地方,更何况就算运动到离地球最近的位置它也只是一颗17等星(表亮度,数字越大,亮度越小),人类只能用肉眼看到6等星,这就使它让人觉得更加无趣。

但霍尔姆斯彗星有个“绝活”,它在偶然的机会下可以瞬间提升它的亮度,可以说是爆发势的增强,即我们所说的“彗星爆发”。

2007年10月,当霍尔姆斯彗星运动到英仙座时突然爆发,从17等星瞬间变为惊人的2.4等星,这亮度已经和北极星的亮度相当,它被一圈气体包住,已经由一个亮点变为一个亮圆面,此时其直径已经超过40万公里,距离太阳越3.7亿公里。

加拿大-法国-夏威夷望远镜拍摄到的彗星“霍尔姆斯”

自爆发后,霍尔姆斯彗星几乎已经没有了慧尾,就像一颗光弹在太阳系飞行并飞速释放着气体与尘埃物质,这使其外表不断膨胀扩大,在2007年11月9日,其外观直径已经清晰表明已经超过太阳系最大星体太阳!通过夏威夷大学众多科学家研究测算,它的直径已经达到了140万公里,并且在自己身体上“系”了个蝴蝶结。

暗淡的霍尔姆斯彗星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07年11月19日,由于宇宙中的各种原因,霍尔姆斯彗星开始变得逐渐暗淡,在仅仅几周后就消失无踪了。

随后夏威夷大学天文学小组发表声明:此次为我们表演大爆发的彗星其彗核主要由冰与岩石构成,直径为3.6公里

根据光谱形态的变化,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介绍说,世界各国的天文学家利用各自观测得来的资料研究出的观点主要有三种:第一种观点认为是被小行星撞击而导致的,由于霍尔姆斯彗星经常要穿行于小行星带,因而,在运动的过程中难免会被小行星或流星体击中,从而导致爆发。

第二种观点认为,霍尔姆斯彗星表面塌陷,导致彗核破裂,引其爆发。

第三种观点认为,霍姆斯彗星的彗核可能有一个比较密实的外壳,在外壳的里面则有较少量的挥发性强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冰物质,并混杂大量的尘埃物质,太阳对彗核的照射使得彗核内部逐渐积累了热能,到了一定的程度后,易挥发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冰物质就变成了气体,随着气体压力越来越大,就可能冲破彗核的外壳,产生大爆发。

令人迷醉的太空就是喜欢在人类洋洋得意时来点小惊喜挫挫你的锐气,让你更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句话。或许宇宙中根本不存在确定的规律,我们研究出的结果也只是一些零散的具有一定联系的信息,但骄傲的人类就因此断章取义且忘乎所以,觉得自己掌握了宇宙规律,光是在地球上每分每秒都在出现各种意外,宇宙那么大,或许还需要更多“天神下凡”般的人才能拼凑出那些秘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