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大轰炸”可能并没有发生

火星表面曾有浩瀚的海洋。NASA / GSFC

很久以前,太阳系众神的位次尚未排定。天体之间的碰撞司空见惯。

太阳系的气体巨人们一度和太阳“近在咫尺”,随后才在今天的位置上安定下来。发生在距今38至40亿年前的行星大迁徙,给内太阳系的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随着众神的迁徙,无数小天体被裹挟而来,四处横飞。它们中有许多和内太阳系行星发生了剧烈碰撞。这其中既包括地球,也包括火星。碰撞甚至为地球提供了一个天然卫星。

这就是所谓的“后期大轰炸”。但对于“后期大轰炸”,科学家并不能确定它究竟发生在哪一时期,甚至于连它究竟有没有发生过也是个谜。

最近,以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Desmond Moser为首的一批天文学家,在分析了一片坠落在撒哈拉沙漠的陨石碎片后认为,“后期大轰炸”很可能并没有发生。

这块陨石原是火星的一部分。在最早不会超过距今2000万年的一次撞击事件中,这块岩石样本被抛入太空,并最终落到地球。这块陨石是迄今最古老的火星地壳样本,保留了其最原初的状态。这块陨石中的锆石等矿物,形成于距今大约44.8亿年前的火星南部高原。

火星的南北两个半球差异很大,尤其是在地壳的年龄和厚度方面。曾有假说认为,这种差异是一个直径大约1000公里的大型小天体与火星撞击造成的。这样一个天体的大小,与和地球相撞并为其带来卫星的那个天体——“忒伊亚”几乎差不多。

但在撞击产生的高压和高温中,岩石会忠实地保留下相关印记。借助电子显微镜和原子探测X射线摄影术,研究人员发现,在存在于这块火星陨石中的几乎所有古老矿物颗粒身上,都缺乏与撞击冲击波有关的特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80%的地球和月球撞击区矿物颗粒,都带有这种印记。

据此研究人员认为,这块陨石内的古老矿物形成之后,火星就再也没有经历灾难性的大撞击。研究人员还认为,这表明所谓的“后期大轰炸”很可能并没有发生。大约42亿年前,火星和地球就都已经拥有了适于生命演化的环境,比人们之前估计的还要早。

相关论文发表在6月24日的《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

参考:

Decline of giant impacts on Mars by 4.48 billion years ago and an early opportunity for habitability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1-019-0380-0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