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今年十余名毒贩被执行死刑,有高校教师涉毒品案被判无期

微博@四川高院 图

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四川法院一年以来有关毒品犯罪案件审判工作的情况,并发布了6起毒品犯罪典型案例。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发布会上了解到,6起毒品犯罪典型案例中,两起运输、贩卖及制造毒品案的主犯3人被判处死刑,已被执行。另有一名高校教师因制造毒品、非法持有毒品、容留他人吸毒被判处无期徒刑。

据发布会通报的数据显示,四川省法院系统一年共受理毒品刑事案件8039件,审结7025件。其中,走私、运输、贩卖、制造毒品罪占全部刑事案件的10%,占毒品案件的65%。适用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直至死刑的重刑率为26.71%,高于同期全部刑事案件重刑率18.29个百分点。

四川省高院刑二庭庭长王世樑还透露,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今年以来,成都、凉山、自贡、资阳、达州等地的中级法院已对陈远礼、刀老二等十余名制造、贩卖、运输毒品的毒品犯罪分子依法执行死刑。

王世樑在会上表示,毒品犯罪形势仍然严峻复杂。

改装汽车境外运毒被判死刑

川籍毒贩与云南籍毒贩合作,建起一条从缅甸贩运毒品到四川的通道。5月22日,两名主犯陈远礼、“刀老二”被执行死刑。

四川省高院发布的案例显示:2014年3月左右,陈远礼向被刀老二提出购买毒品甲基苯丙胺片剂(俗称“麻古”),并商定毒品9万元1件,1件6000粒,陈远礼支付定金,刀老二收到定金后将毒品运送到四川省自贡市交给陈远礼,陈远礼卖出毒品后支付尾款,同时支付下次购买毒品的定金。双方自此进行了多次毒品交易,2014年12月底,陈远礼再次联系刀老二购买甲基苯丙胺片剂。2015年1月10日,陈远礼安排人驾车到达云南,将90万元现金交给刀老二。1月21日,刀老二驾驶改装过油箱的汽车出境,1月23日,在从缅甸入境后被抓获。警方从其驾驶的汽车油箱内查获甲基苯丙胺片剂22包,重12.32千克,经鉴定,甲基苯丙胺含量13.95%至14.21%。

四川高院称,这是一起典型的云南籍贩毒人员从境外运输毒品进入云南,再由内地毒贩到云南籍贩毒人员处购买回内地贩卖的案件。陈远礼、刀老二随后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已于2019年5月22日对二被告人执行死刑。

该院公布的另一起典型案例中,主犯苏开金已于6月21日被执行死刑。法院称,2016年起,苏开金在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租房内制造甲基苯丙胺(冰毒)用于贩卖。同年3月底,其毒品交易下线被警方抓获,苏开金随后被抓。公安人员在查获苏开金及另一名同伙时,从苏开金随身携带的挎包内查获甲基苯丙胺5袋,共重209.3克,在苏开金让薛平从车上拿下的纸箱内查获甲基苯丙胺2袋,共重3000克。法院最后认定,苏开金贩卖、制造甲基苯丙胺4600余克,还查获含甲基苯丙胺成分的固体、液体共计3万余克,苏开金曾因犯罪被判处刑罚,刑满后再次犯罪,法院判处苏开金判处死刑。

外籍男子支付比特币网购毒品获刑

新加坡籍男子陈颖淳登陆境外“暗网”,通过国际信函邮购纸质邮票状新型毒品,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据四川省高院介绍,2018年2月,陈颖淳登陆境外“暗网”网站非法交易平台,通过支付比特币向卖家购买毒品,并提供其位于成都市锦江区的暂住地作为收取地址。2018年5月18日至6月4日,成都海关缉私局先后查获其从荷兰入境的装有毒品的国际信函四封,经称量及鉴定,该四封国际信函内有纸质邮票状含麦角酸二乙基酰胺成分的毒品(以下简称LSD)净重2.3克、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片剂(以下简称MDMA片剂,俗称“摇头丸”)净重8.49克、氯胺酮(俗称“K粉”)净重21.3克,及含四氢大麻酚、大麻酚成分的毒品净重3.52克。

法院查明,2018年6月4日,民警将前来收取上述国际信函的陈颖淳挡获,并在其暂住房内查获红色颗粒状疑似毒品75粒。经称重及鉴定,该红色颗粒状毒品检出MDMA成分,共净重37.56克。陈颖淳购买的毒品主要用于个人吸食。

据称,纸质邮票状含麦角酸二乙基酰胺成分(简称LSD)属国家管制的新精神活性物质。

6个典型案例中,还有一例吸毒后驾驶重型卡车违法致人死亡的案件。2018年7月17日晚,唐仁勇驾驶川K62865号重型半挂牵引车自四川省威远县往云南省威信县方向行驶,途径四川省叙永县高速服务区附近时,停车吸食了毒品甲基苯丙胺。随后,唐仁勇继续驾驶车辆往云南省威信县方向行驶。2018年7月18日,唐仁勇驾驶车辆从云南省威信县方向返回四川省威远县,当日12时许行驶至叙威路30km+800m处时与一二轮摩托车相撞,造成摩托车司机当场死亡,另一名摩托车乘车人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警方提取唐仁勇的尿液进行检测,结果为呈甲基苯丙胺类阳性,属毒驾。

法院称,近年来因吸毒诱发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驾车肇事等恶性案件屡有发生,严重危害社会治安,教训十分深刻。本案充分反映出毒品对社会的严重危害,尤其值得吸毒者深刻警醒。

高校教师制毒被判无期徒刑

澎湃新闻注意到,6个毒品犯罪典型案例中,一名制毒者是成都某高校教师。

2018年2月,教师陈超得知认识的两人准备制造甲基苯丙胺,即主动提供自己的住所作为制毒场所,另外还投入10万元资金。同案人员负责购买制毒所需的麻黄素、制毒工具和物品,开始进行甲基苯丙胺的粗加工,提炼出甲基苯丙胺半成品后,搬运至陈超家中进行提纯和结晶。

2018年3月14日,同伙将制造出来的甲基苯丙胺在进行交易时被警方抓获,警方当场从其同伙车上和住所房间里查获毒品4000多克。陈超落网后交代,公安人员在其租住房内查获大量毒品。另查明,2018年3月初至同年3月14日期间,陈超在其住房内,多次提供毒品和吸毒工具供他人吸食。

法院认为,陈超是高级知识分子的高校教师,为谋取非法利益,主动出资,积极参与制造毒品,且犯罪数量大,同时容留他人吸毒并非法持有多种毒品。作为高校教师,却从事毒品犯罪活动,在师生周围产生了恶劣影响,依法对被告人陈超判处无期徒刑,体现了对毒品犯罪侵入校园的零容忍。

此外,在另一起非法生产麻黄碱的典型案例中,制毒人员在城郊租房挂上饭店招牌,实际用作提取麻黄碱的场地。其中,一名18岁的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参与其中,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缓刑二年执行。

今年10余名毒贩被执行死刑

四川省高院刑二庭庭长王世樑通报了该省毒品犯罪案件审判工作情况。王世樑称,2018年“6·26”以来,四川省受理毒品刑事案件8039件,审结7025件。其中,走私、运输、贩卖、制造毒品罪5162件,占全部刑事案件的10%,占毒品案件的65%。毒品犯罪案件适用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直至死刑的重刑率为26.71%,高于同期全部刑事案件重刑率18.29个百分点。毒品犯罪形势仍然严峻复杂。

王世樑称,2018年毒品案件数占四川省刑事案件总数的15.39%,位居第三位。并且涉毒数量大,涉毒资金和财产数额惊人。2018年单案最大毒品数量高达141公斤,毒资达数百万元。其次,累犯和毒品再犯率高,毒品犯罪尤其重大毒品犯罪中累犯和毒品再犯率高于其他普通刑事犯罪。同时,涉毒类型多样,毒品引发的危害不断增大。毒品类型既包括海洛因等传统毒品,也包括新型合成类毒品,还包括第三代新精神活性物质。毒品滥用诱发自杀自残、暴力行凶、“毒驾”等肇事肇祸极端事件,对社会公共安全的现实危害加大。

王世樑还透露,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今年以来,成都、凉山、自贡、资阳、达州等地的中级法院已对陈远礼、刀老二等十余名制造、贩卖、运输毒品数量特别巨大、犯罪情节特别恶劣的毒品犯罪分子依法执行死刑。四川法院始终坚持刑事打击和经济制裁双管齐下。切断毒品犯罪的经济基础和再犯条件。以凉山为例,2018年两级法院毒品犯罪判处财产刑金额高达2128.37万元。从严惩处涉毒洗钱犯罪,有效切断有组织毒品犯罪的资金链条,近年已惩处涉毒洗钱犯罪5起。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