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美好生活(480)小区违规停放的车辆怎么处理?官方答案来啦


Q:

小区经常有外来车辆停放过夜,小区居民的车子都不够停,怎么办?

A:

住宅小区机动车停放管理遵循业主使用优先原则,也就是说,住宅小区内的车位、车库以及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场地用于停放机动车的车位,应优先满足本小区业主自有产权的家用轿车停放的需要。


在车位难以满足本小区业主自有产权的家用轿车停放需要情况下,宜适当实行非业主自有的外来车辆(特种车辆除外)限制进入小区的措施,以优先保证业主停车所需。确实因特殊原因需要进入小区应问清楚进入原因。

经许可临时进入小区内的外来机动车短时间临时停放可能影响其他车辆的,车主应当主动在前挡风玻璃明显位置明示联系手机号码。物业秩序维护员(保安)在车辆进入时,应提醒车主或发放友情提示卡,如“人车暂时分离“,必须留下联系手机号,且不得妨碍其他机动车通行。

Q:

如今一户居民拥有2辆小汽车的现象逐渐增多,让原本就紧张的小区停车位更捉襟见肘,怎么处理好这个问题呢?

A:

根据《指引》提出的车辆总量适度控制原则,在目前停车位已经基本饱和的情况下,车辆增加速度应兼顾到车位增加的速度。同时,小区可采取分类管理与差别化收费原则,根据居住者身份、车辆所有者身份、车辆大小、车辆使用性质、一户拥有车辆多少等情况,统筹考虑,实行分类管理、阶梯差别收费。

Q:

住宅小区停车位的性质不同,有出售的、有占用小区道路的等等,这些停车位如何分清其归属?

A:

《指引》明确,住宅小区内,规划用于停放机动车的车位、车库的归属,由当事人(包括开发商、业主,以及依法取得授权处理的物业管理单位、中介代理企业等)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约定。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场地用于停放机动车的车位,属于业主共有。


征收安置房小区停车位应属于业主共有,部分通过招投标方式建设的老项目或部分历史遗留项目,小区停车位产权归属应按招标文件约定,或依据主管职能部门协调意见确定。共有产权房小区停车位属于业主共有。单独选址、集中建设的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地下车库产权为全体购房人共有。

另外,属于业主共有的车位,不得以加装地桩锁、摆放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椅子等物品实施抢占车位行为。

Q:

小区住宅交易后,原停车位的所有者也发生了变化,那这些车位的转让和使用有哪些限制吗?

A:

建设单位尚未出售的停车位,应当出租给业主、使用人停放车辆,不得以只售不租为由拒绝出租。停车位不得转让给本小区以外的单位、个人,并应当保证已租用车位业主的优先购买权;停车位满足业主需要后仍有空余的,可以临时出租给物业管理区域外的单位、个人临时使用。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公示停车位出租情况。

建设单位所有的机动车停车位数量少于或者等于物业管理区域内房屋套数的,一户业主只能购买或者附赠一个停车位;超出物业管理区域内房屋套数的停车位,一户业主可以多购买或者附赠一个。


Q:

小区停车费怎么收,收了怎么用?

A:

关于车辆停放收费,《指引》指出,建设单位所有的机动车停车位向业主、使用人出租的,其收费标准应当在前期物业合同中予以约定。业主大会成立前,收费标准不得擅自调整;业主大会成立后,需要调整的,建设单位应当与业主大会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则协商后,向区房屋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关于停车费的归属与管理,《指引》明确,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场地用于停放机动车的车位收取的停车费,在扣除合理、必要的管理成本后的收益,归共同拥有该物业的业主所有。停车收费产生的公共收益主要用于补充专项维修资金,剩余部分应当按照业主大会或者共同拥有该收益业主的决定,用于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工作经费、物业管理活动的审计费用、拥有该收益业主的物业维护费用或者物业管理方面的其他需要。


停车收费产生的收益应按规定或约定纳入维修资金专户进行管理。每季度将当季公共收益按照物业管理法规规定和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比例予以结算,并于次月10日前不延误地及时归入业主大会专项维修资金账户。业主委员会和受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至少每季度公布一次公共收益的收支情况,并接受业主的监督。

业委会科技认为:

邻里和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孟子“乡里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一语深刻表述了邻里友善相处、社会美满和谐这一令人神往的意境。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一传统美德在现代都市人的身上似乎再难觅踪影。高楼大厦这一有形的物体不但阻挡了邻里间亲密交往,更成为阻隔人们心灵沟通的无形屏障,一个个家庭成了楼海中的孤岛,同处一隅的邻里却互不相识,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不和陌生人说话”。老子《道德经》中“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不但是当时小国寡民生活状态的生动写照,更是对我们现代都市生活状态的谴责。

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全国上下共同的目标。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区是社会的基础,打破邻里隔膜屏障,构建和睦的邻里关系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免责申明,文章内容系转载的,转载内容为原作者观点或资料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小区生活闹心事,小区建设成功案例,业主委员会动态信息,围绕小区邻里和睦、和谐建设话题,关注后私信微信联系

邮箱:Gov@yeweihui.com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