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起源之谜再添新理论,也许生命诞生于地球形成之前

科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可能诞生于深海中。大约50亿年前,刚刚形成的地球火山轰鸣、烈焰滚滚,过了几亿年之后,火山活动才平息下来、岩浆变成了地表的岩层。受到地心引力的影响,含有水资源的小行星陨落于地球,让地球的表层蓄积了大量水资源,加之地球处于一个非常理想的轨道上,水资源既不会被太阳的高温蒸发掉、适宜的温度也让水资源一直处于液态,因此,地球具备了孕育生命的基础条件。

大约40亿年前,深海海底的热泉口和火山口释放了大量的硫化物,使得海洋中的无机物成为有机物,这些有机物生成之后,就表现了自我复制、自我选择和自我物质等等特性,不断的增殖和变异,进而产生了更为复杂的有机物,比如脂肪、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等等生物大分子。最终,一个由生物膜包裹着各种细胞器、可以自我增殖的原始细胞就在地球上诞生了。以上的理论名为“海底热泉假说”,乃是认可度较高、证据也较为丰富的一种生命起源理论,不过,“海底热泉假说”仍不能证明生命诞生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环节。近日,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的科学家林迪.坦顿提出了一种新的生命起源假说,他认为地球形成之前,生命就诞生于“星子”上,星子陨落于地球、散播了生命的种子。

(地球)

2016年,林迪.坦顿在亚利桑那州大学的一次授课中,灵机一动的向学生们提了一个问题,即生命能不能诞生于小型天体上,学生们对这一问题表现了出奇的积极性,也激发了林迪.坦顿的钻研精神。此后,林迪.坦顿、同事斯蒂芬.韦斯特以及学生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研究,渐渐形成一种生命起源的新假说,即“星子起源假说”。太阳系诞生之后的150万左右,小型天体“星子”出现了,它们是太阳系各大行星的“前辈”、也是各大行星的主要岩石成分,其中的一些星子拥有拥有液态水、有机分子和一定能量,具备了孕育生命的基础条件。

1969年,一颗名为“默奇森”的陨石坠落于澳大利亚的南部地区,其中含有35种以上的氨基酸、散发着石头的味道,“默奇森”陨石就是一颗富含有机物的远古星子。起初,“默奇森”陨石的内部发生铝-26放射性衰变、由内而外的释放热量,进而,它形成了一颗微型星球——拥有一个炽热金属核、岩浆-海洋地幔和岩石层——其岩石层的下方含有液态水和各种元素,适宜于原始有机物和原始生命的诞生。

(地球)

林迪.坦顿和同事们的研究表明,类似于“默奇森”陨石的小型星子,可以在1500万年的时间里,维持着岩石层之下的液态水和各种元素,而体积更大的星子可以维持更长的时间(大约5000万年至1亿年之间),不过,1500万年至1亿年的时间,是否足够原始有机物和原始生命的诞生,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一些古生物学家认为,拥有45亿年历史的地球上,直至38亿年前才出现了生命的迹象,而另一些古生物学家认为,41亿年前就有微生物在海洋里生存繁衍了,美国的生化学家史蒂文.本纳认为,地球上的生命诞生于43.6亿年前……也就是说,具备了基础条件的情况下,究竟要多长的时间才会孕育原始的生命,目前是一个未知数。

“星子起源假说”能否成立,林迪.坦顿认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星子起源假说”会激发人们对生命起源、以及生命传播方式的更多关注和讨论,这让人们重新认识到生命的可贵,而不是一直活在“理所当然”的幻觉咯。

(地球)

小考题:你认为生命会不会诞生在星子上?欢迎你留言讨论。

(本号专注于科技前沿、历史拾遗、奇闻异事和人物品鉴,还望你的关注和订阅,万分感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