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生活已经开启!济源家长,请收下这份安全指南

一年一度的暑假已经拉开帷幕,孩子在家,家长操心,出行安全、饮食安全、人身安全……孩子暑期安全成了不少家长关心的焦点。在暑期这个中小学生及幼儿安全事故高发期,家长怎么做才能填补暑期安全的“黑洞”,编织出一张有效的儿童安全防护网?

昨日,记者采访到了公安、消防等多部门,分析中小学生及幼儿暑期安全隐患,并针对这些安全隐患提出意见和建议,提升家长和孩子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推动全社会共同构筑强有力的儿童安全防护网。

公安民警说

防拐防走失,莫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

夏季天气炎热,为了避暑,不少家长会选择晚上凉快的时候带孩子外出纳凉。世纪广场就是不少市民纳凉的好去处,每天晚上都会有不少轮滑、舞蹈培训机构在此表演,精彩的表演往往会吸引不少市民的关注。

7月1日晚上,靳先生一家在吃完晚饭后到世纪广场散步。“广场上有一家音乐机构的学生正在表演,不少市民在围观。”靳先生说,由于孩子对音乐很感兴趣,他就带着孩子上前观看。就在这时,靳先生在人群中看到了自己的一个朋友,两人便开始交谈。几分钟后,靳先生一低头,却发现自家孩子不见了。“当时吓得我一激灵,赶忙与朋友开始寻找。”幸运的是,在经过一番寻找后,发现孩子挤到了人群里面观看演出。

崔小艳是我市公安局济水分局周园社区警务室的民警,她介绍,面对儿童走失,各位家长能做的不仅是“防”跟“找”,更重要的是“教”。“家长们要让孩子牢记家长姓名、联系方式以及家庭住址等。在公共场合,可以让孩子穿颜色鲜艳的衣服。最重要的还是在带孩子出门时,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崔小艳说。

消防队员说

自查居家隐患,让孩子在家安全“度假”

4月25日,承留镇曲阳村的一名小女孩在家玩耍时,不慎将碟状铁片卡到手指上,铁片紧紧勒住孩子的食指,家属在尝试自救失败后,赶忙拨打119报警。幸运的是,我市消防部门及时赶到了现场,处理得当,最终将铁片成功取出。

以上案例看似是小事,但也给各位家长敲响了安全警钟。由于孩子年幼无知又缺乏生活经验,出于好奇心,对家中的很多物品会产生兴趣。长达两个月的暑假,不少家长由于工作繁忙,会将孩子独自留在家中。但是孩子在家里,家长就能高枕无忧了吗?记者了解到,家中有许多家长不曾注意到的安全隐患,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物品,或许在某一刻就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除了孩子手、脚被卡的警情外,高空坠落,烧伤、电伤也有发生。”市消防支队有关负责人介绍,孩子好奇心重,家长们一定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比如要让孩子认识到玩火的危险性,做到不玩火,发现火灾不逞能上前灭火,及时报告大人或者打119报警电话。除此之外,尽量不要让孩子接触一些容易引起意外的物品。“家中的打火机、火柴、排插插座、刀具等物品,一定要收藏好,放在孩子看不见、拿不到的地方。”

近年,随着我市高层住宅增多,孩子从高处坠落的事例也时有发生。家长们应从平时就禁止孩子们在阳台、飘窗处玩耍,并告知其危险性,给孩子树立起“窗户危险意识”。

交警叔叔说

出行无小事,交通安全记心间

暑假期间,不论是外出旅游还是参加兴趣爱好培训班,出行是每位小朋友都离不开的一件事。

孩子虽然放假在家,但不少家长忙于工作而疏于照看孩子,并不能时时都陪着孩子。暑假期间,孩子们出行次数明显增多,他们的交通安全让家长们格外关注。记者了解到,每年的暑假,是儿童道路交通事故的高发期。那么广大家长如何做,才能让孩子平安出行呢?

“现如今出行方式多种多样,电动自行车、公交车、共享单车、出租车等出行工具备受学生们的喜爱。”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小学生属于未成年人,他们年龄小、天性好动、好奇心强、喜欢尝试冒险或迫于同伴压力作出危险行为。但他们的运动与协调能力尚未发育成熟,加上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较弱,容易发生各类意外事故。

该负责人介绍,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驾驶自行车必须年满12周岁、驾驶电动自行车必须年满16周岁,不满年龄上路均属违规。“家长们要注意,如果自家孩子不满相关年龄,切勿让其在出行时独自驾驶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该负责人说。此外,家长应提醒孩子在乘坐网约车、出租车时,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尽量结伴出行;在乘坐网约车时,不要乘坐与网上信息不符的车辆,要牢记车辆号牌,上车后可故意提高声调打电话给家长,告知家长自己乘坐车辆的信息、线路情况和预计到达时间等。

针对近年来在中小学生中流行的电动平衡车,该负责人也提醒,由于电动平衡车构造简单,速度快,制动能力差,所以上路行驶十分危险。“建议家长们选择带孩子在公园、广场等休闲娱乐场所骑行,不要让孩子骑着驶入公共道路,以免发生意外。”该负责人说。

民间救援组织说

河流水库藏隐患,看好孩子,严防溺水

每逢暑假,很多家长总会不厌其烦地给孩子交代“别去河边玩水,更别跟小伙伴去水库游泳”。河边、水库虽然清凉,但却有许多潜在的危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溺亡事件。与其他伤害事故相比,儿童溺水事故往往要严重得多,“防溺水”也成为贯穿整个暑假的关键词。

“别看水库、河面很平静,水的流速也不快,但在水面之下却暗藏着危机。”市蛟龙水上义务救援队队长赵斌介绍,我市有众多水库、河流,每逢天气炎热时,这些地方就成为游泳爱好者们的首选之地。“拿沁河举例,看似水面很平静,但水下却有不少暗流,水底还会有深坑、淤泥、水草,危险程度很高。”赵斌说。

去年暑假期间,市蛟龙水上义务救援队曾多次参与溺水事故救援,其中大部分溺水事故都发生在河流、水库等户外环境下的水域。“户外水域情况复杂,千万不能抱着侥幸心理。”赵斌说,不少人都抱着自己会游泳的心理,觉得只要不往深处游就没事,这种心理万万不可有。

虽说救援队里的队员水性都不错,但是他们每次在户外水域下水仍会做好充足准备。“每次下水前,都会多次踩点了解水情,并且只要下水就会带上安全浮漂。”赵斌提醒各位家长,户外水域情况复杂,安全隐患多,除了看管好自家孩子不要去户外水域戏水外,还要在平时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让孩子认识到玩水的危险性,让孩子们自觉做到不去户外水域戏水。

儿科医生说

守护孩子“舌尖”上的安全,莫让“病”从口入

7月2日中午,结束午休的市民史女士发现自家孩子的状态有些不对劲。“我叫孩子起床,叫了两次孩子都没起来。”史女士赶忙来到孩子的房间,先摸了摸孩子的头,发现有些烫,随后史女士找出温度计给孩子量体温,可这一量,却发现自家孩子烧到了38℃。史女士赶忙带上孩子,前往离家不远的诊所。经过与医生的一番沟通后,史女士了解到孩子发烧的原因是肠胃不舒服。

“这些天天气热,孩子不好好吃饭,为了解暑,我买了不少西瓜、冰棍等物品。”史女士思前想后,认为孩子可能是冰棍吃多了才导致此次发烧。随后,史女士打开自家冰箱一看,发现冰棍少了五六根。“平常我们管孩子管得严,一天只让吃一根冰棍,可能是趁着我们不在家,孩子偷偷吃了不少冰棍。”史女士说。

俗话说,病从口入,不少家长反映自家孩子在暑假期间,很容易因饮食不当而导致身体不适。

“往年暑假期间,前来就诊的孩子不少是因肠胃不适引起发烧、咳嗽。”市人民医院儿科李医生介绍,小孩由于自身抵抗力差,再加上天气炎热,一旦无节制地吃零食、喝冷饮就可能导致生病。“家长们要做到不让孩子吃变质或者被苍蝇、蟑螂叮过的食物,隔夜饭也最好不要吃,生吃瓜果要用流水多清洗几遍,或削皮后再吃。”李医生说。

“天气炎热,家长们应该让孩子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如果孩子们不愿意喝白开水的话,可以加上一些蜂蜜来调味。”李医生建议家长尽量不要带孩子在外面吃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