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研讨会发言摘登

 

由法制日报社与北京安全防范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研讨会、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技术装备及成果展、首都公共安全防范建设应用成果展,于7月3日至4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静安庄馆)举办。

会议期间,来自政法系统和知名高科技新装备企业的代表,围绕智慧治理、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警务、智慧司法、监狱戒毒智能化等主题作会议发言并进行了深入研讨。本报今天五、六、七版刊登发言摘要。

海陆多元打造安全“雪亮”之城 浙江省舟山市委副秘书长、政法委常务副书记 夏凯慧

近年来,浙江省舟山市以全面实施“雪亮工程”建设为契机,以深化综治中心实体化运作为抓手,扎实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连续14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市,首批获得“平安金鼎”,成功捧得“长安杯”。

舟山市打造了社会治理多元集成的“综治大脑”,强化市级综治中心建设,打造了市级“雪亮工程”指挥中心。推行“1+N”运行模式,推广县域治理“普陀模式”,舟山市还打造了社会治理多维感知的“能力超市”、社会治理实战指挥的“应用仓库”,建立社会风险隐患“预警台”、社会治理协同指挥“大平台”、网格服务管理“空间站”。此外,舟山市探索建设了全域共治的“蓝色天眼”,大力加强无人岛管控,研发渔船监控报警平台,推行“智慧海港”建设,为推进平安海区建设、打造最安全城市创造了条件。

建设“在线警务”提升实战能力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区行业总监 吴俊伟

大华HOC智慧警务建设方案紧紧围绕着警务实战,以“全感知、全智能、全计算、全生态”为引擎,延续大华智慧城市1个平台、2大中心、N类应用的总体框架,深度结合公安6大类业务场景,融合感知资源、警务资源和社会面资源等数据资源,构筑以“数据指导警务”的新型战斗力,建设大数据警务应用新常态。

大华配合江干公安梳理业务痛点,进行“在线警务”的顶层规划和作战场景模型梳理,基于大华HOC智慧警务架构,设计了警务大数据平台、警务运营管理及警务安全两个中心、N类在线专题应用的解决方案。近3年以来,大华助力江干公安实现警情下降21%,侵财案件下降72.3%,侵财案件破案率提升66.7%,5分钟接处警率96%的目标。

创新引领盐都开启智治之路 四川省自贡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 杨兵

四川省自贡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互联网+社会治理”,市委政法委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全国重点支持城市项目为引领,全域实施“雪亮工程”建设,建成“智治盐都”联网应用平台,有力提升了自贡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自贡市成立智慧城市领导小组,设立自贡市智慧城市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市大数据中心。全市实现了“雪亮工程”、综治中心全域覆盖。“智治盐都”联网应用平台与四川省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深度融合,实现网格化数据实时交换,事件联动处理。广泛采集社会数据资源560万条,设置9大应用模块,实现人车智能管控、分析预测风险、应急指挥调度、协同办理事件。2019年办理事件已达17.2万件,提高了社会治理的精准化水平。

推进新时代市域治理信息化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总经理 杨智超

借助全国“雪亮工程”建设,视联网覆盖全国10万个节点,其中约8万个是综治政法节点。近些年,公司获得许多奖项,连续两年拿到全国十大行业解决方案,“雪亮工程”评审十大厂家之一。公司面向全国每个省会城市驻点,下探的服务人员已到市县两级。

视联网基于核心不采用西方技术,视联网结合新的市域治理开发在综治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如政务代办中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等业务系统。除此以外,还有远程医疗、远程教育、重大活动支持等。视联网技术的特性是采用了自主可控的通信协议,建立了一套通信网络机制,在传输层面达到了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特质,同时也解决了大规模的视频传输品质和传输效果。

整合资源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安徽省芜湖市委政法委副书记 周晓梅

安徽省芜湖市通过推动政法部门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取得较好成效。芜湖市成立了40多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将“雪亮工程”纳入全市“十三五”规划和“智慧城市”基础建设项目,列入了2017-2020年市政府重点项目投资计划。

芜湖市打造“1+2+N”平台,实现视频图像资源整合共享,通过不断对视频资源进行结构化分析与物联网数据、基础数据进行融合计算,大大提升了社会综合治理能力,通过强化基础建设,筑牢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芜湖市还深入探索智能化惠民模式,大力推进“雪亮网格”“智慧门牌”建设,并将村务、党务、财务等信息,通过综治分平台及时公开,保障群众知情、监督。推动“雪亮工程”平台与民生服务平台衔接,拓展了便民服务新渠道。

构建5G时代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共安全解决方案总监 周兴

5G时代给社会治安治理带来新的趋势,从端、网、云、应用来讲,“端”是丰富多样的,网可以做切片,业务可以专网专用;云网协同、云端协同或者全网智能;应用层面将产生百花齐放态势。基于5G的技术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管道。

5G时代公共安全产业链发展将覆盖上中下游,政府部门、行业客户或是家居,厂家、集成商覆盖面非常广。5G给应急指挥带来的便利,执法机构单兵设备所赋能在指挥体系中变革很大。综治业务一站式处理,指挥人、社区周边、警力快速联动处理,从事件触发到事件处理完毕形成有效的闭环。人车管控部分数据多维采集,实现对群体或现象对预知或预判。此外,警务执法建立闭环,从基础设施层到平台层形成闭环管理和处理。

护航数据安全共享智慧成果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张能

四川法院全面推进智慧法院建设,积极推动司法数据与政府机关、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数据的共享利用,审判、执行、调解以及送达等工作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新型数据安全,需要运用数据安全治理的系统思路和方法,采用一系列保障数据安全的整体措施。为此,四川在智慧法院的建设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对数据安全治理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对数据进行有差别和针对性的防护,实现在安全保护下的数据流动。建立了领先的数据安全平台,严格要求各项法院信息化系统平台必须具有数据安全分级分类管理策略,能够明确和深挖数据的分布和使用状况,通过数据安全平台严格跟踪管控各项数据。此外,还优化了数据安全的流程制度,重视对人员的培训教育,确保数据安全与信息化建设同步发展。

大力提升诉讼服务智能化水平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张斌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注重推进司法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其中,“206工程”目前已经在十几个省市逐步推广。上海智慧法院建设,一方面是推出了网上审判质效评估数据和案件的权重指数;另一方面是诉讼服务智能化建设,上海把12368服务热线打造成平台,建成包含六项功能的诉讼服务中心。

今年3月上海法院诉讼平台入驻了一网通办政府平台,既提升了服务能级又探索了新的诉讼模式。5月,“长三角一体化”开通了一网通办,首批诉讼服务子平台涵盖诉讼费的缴纳、网上立案、个案自查等服务内容。江苏、浙江、安徽三地高院也在积极筹备,为当事人提供更加高效、精细和智能的司法服务。上海高院还开发了多元化的机制、信息化支撑的开发应用,使更多的纠纷在前端解决。

今后,上海法院将继续深化诉讼服务工作,提升智能化工作水平,为打造现代化的诉讼服务体系而努力。

高新兴智慧执法助力法治中国 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扈洪升

当前,公安工作迫切需要创新执法管理理念,重构执法监督手段,打造新时代下的执法规范化管理新模式。这也成为了“AI+新警务”大数据建设框架下重要的创新内容,高新兴“55423”智慧执法体系应运而生。

高新兴智慧执法体系建立并打通了“智能执法办案”“智慧监督管理”任督二脉,实现对传统执法业务流程的集约化再造,通过建立智能服务、智能应用、知识沉淀等面向基层民警的情景式服务提升警情处置、案件办理的智能化水平;围绕执法管理的核心要素和业务流程,建设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业务谱系的涉案财物、办案场所、案件卷宗等执法全要素的管理功能,将监督考评贯穿于管理流程,通过智能指引、智能预判、精准监督、精准培训等手段,实现事前预警、事中指引、事后研判的全方位智慧执法管理体系。

电子诉讼平台实现100%网上立案 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 佘贵清

2018年9月9日,北京互联网法院挂牌并建立了电子诉讼平台。平台坚持中立、开放、共享的原则进行建设,支持了从立案、调解、庭审、证据交换以及电子送达全流程。

人们来到北京互联网法院会惊诧地发现,这个法院“见不到人”——见不到当事人和律师;并且见不到一张纸质的电子卷宗,全流程在互联网上,当事人和律师在家就可以完成工作。

在云平台上,Pass层集成了排名短信、普通短信,还有最热的区块链——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天平链”,语音识别和二维码应用。从去年到现在,通过电子诉讼平台案件100%网上立案;开庭4000多次,只有46次是线下庭审,网上庭审率99%,裁判文书的电子送达率96%。北京互联网法院真正实现了当事人可以一次都不用来法院,24小时不打烊。

不断加强司法权力智能监督 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居国屏

近年来,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始终把信息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目前基本完成了以数据为中心的法院信息化3.0版本建设,形成了覆盖全市法院的“一网三中心四平台”信息化工作体系,司法信息公开等工作位居全国前列,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去年7月上线运行的司法风险动态防控系统,实现了对立案、审判、执行等司法权力运行各环节的全程全员自动监督,是南昌法院信息化建设的“代言人”和“里程碑”。目前已对全市法院10万余件新收旧存案件监控,覆盖率达100%。全市法院红灯警示案件数从每月数百个下降到不足50个。广大法官主动学习规范、习惯接受监督,司法风险动态防控系统融入了执法办案、管出了预期效果、守好了公正底线,为加强司法权力智能化监督提供了科学样板,积累了有益经验。

“六智一中心”让智慧法院提档升级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邓淦华

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总量持续增长,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日益增多,从2016年起白云区法院便着手实施智慧法院建设工作,推动审判工作进一步科学发展。

白云区法院以“用得上、做得实,推得广”为落脚点,经过三年自主研发构建起“云法微法院”综合系统,建成了由智检、智讼、智审、智执、智达、智保和审判执行辅助性事务外包中心共七大部分组成的“六智一中心”智慧法院格局,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服务执法办案,优化司法管理,基本实现“三全三化”智慧法院3.0建设总要求。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惠及司法工作各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智慧检务让“时间折叠”干警解放 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 薛国骏

信息化的目的是把干警从事务性、流程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用在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上的时间被压缩了,原来用在路上的时间被折叠了。

2017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在苏州召开全国检察机关信息技术会议,向全国检察院全程直播江苏、苏州的智慧检务建设成果(包括网上、掌上、实体检察院),推动了智慧检务深入人心;最近,又在苏州召开了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实验室建设座谈会,向全国检察机关介绍苏州“321市级院模式”。苏州政法信息共享平台建成单轨制办案系统,实现了网上单轨制办案,彻底结束了纸上加网上双轨制办案。

只要把一线干警当作“客户”,找到最高效的架构和设计,定能研发出干警乐意使用且极大提高工作效率的信息化产品。

记者 张昊 见习记者 赵婕 整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