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人类返月新征程!嫦娥5号全新突破,AI技术助力取得月球土壤

2007年10月,嫦娥1号卫星顺利发射升空,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正式迈出了“探月”的第一步。日前,在2019软件定义卫星高峰论坛上,我国探月科学家欧阳自远指出,嫦娥5号将于年底前后发射升空。其面临的技术难题如今已被成功攻克。

欧阳自远称,相较卫星在月面的发射、降落、取样,其返回是以重点难题。而今,嫦娥5号已经实现了4个重大突破:首次在月球地表自采样;首次月面起飞;首次在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对接;首次带着样本以宇宙第二速度返回月球。

此次,嫦娥5号将采取软着陆的方式。探测器会通过拍照分析出着陆点是否安全,是否处于水平位置。它会通过人工智能的自主推算,从而判断出最终抉择。

对此,部分人提出疑问,为什么不通过拍照传输,让科学家决定其降落点?实际上,一张照片传输需要1.3秒,做出判断后传输指令又需1.3秒。这样的速度显然是来不及的。更何况,嫦娥3号的实践已经证明了人工智能可以为探测器的安全着陆作出可靠选择。

在到达月球后,探测器会使用电铲采取土壤,打钻采取岩芯。为应对月球地表各种突发性事件,实验室模拟出不同的工况,对采样器进行了验证。为使探月过程更加顺利,嫦娥5号使用了复合的采样方式,将深孔钻取式与铲挖式完美联合,可以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在采样结束后,它还不能够回到地球。携带足够的燃料在月球进行工作,显然没有科学依据。所以上升器需要在月球起飞,进入飞船转移月壤。

在测量提供精准信息后,嫦娥5号的智能大脑将自主控制,完成对接。返回途中,嫦娥5号将采取2014年成功验证的跳跃式弹道技术,以克服大气层的高速摩擦。

此次的环月探测与样本采集,将为我国的载人登月和月球基地的建设积累经验和技术。人类也将在此基础上孕育出月球科学的新突破,最终形成开发利用月球的能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