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平桥区贫困户的致富故事

四月芳菲来,百花竞盛开,在信阳市平桥区王岗乡王楼村贫困户高立明别致的小院里,无数的蜜蜂正“忙碌”地飞舞穿梭,高立明刚给家里100多只肉兔清理完兔笼、添加完草料,没来得及擦把汗,就开始忙着打理几十个蜂箱。忙碌的高立明脸上呈现的不是疲惫,而是对生活的信心和热爱。

看到高立明把家里的致富产业打理得井井有条,帮扶干部很是欣慰,3年前,被认定为贫困户的高立明情绪一度低落。

“当贫困户”不是件光荣的事

年轻时候的高立明,跟大多数勤劳的王岗人一样,一心想通过自己的双手,努力奋斗,打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1995年,高立明也曾像大多数的农村青年一样远赴新疆的建筑工地打零工,但由于因身体残疾行动不便,加上文化程度不高,也无法适应高强度工作,在外工作生活都特别困难,于是无奈辗转回到老家。

由于身体原因,返乡后的老高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当一个普通的农民。身体负担不了繁重的农活的老高,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一家的日子陷入了困难。

2017年,老高在精准识别中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能够享受国家的各项扶贫政策,生活的压力有所减轻,但老高的情绪却更加低落了。

“当贫困户不是件光荣的事,这顶‘帽子’戴在头上总让我觉得矮别人一分,我想通过自己的双手,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老高曾多次向帮扶干部表露心声。

路子对了,致富的信心找回来了

老高的心声让帮扶干部感动,一定要想方设法帮助老高脱贫致富。乡里的帮扶干部和村干部反复磋商,根据家乡的生态环境实际和老高的劳动能力,建议他在尝试劳动强度较小、投入风险不大、且效益可观的蜜蜂养殖业。

在从政策、环境、技术、效益等多个方面对老高详细分析后,老高当即决定发展蜜蜂养殖业。

帮扶干部专门为他送来了很多关于养蜂技术的书籍。老高也主动从书本、报刊、网络上吸收营养,广学养蜂技术,还向外地有经验的养蜂师傅学习,取长补短。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养蜂的每个环节,比如如何选种、何时采蜜、怎样调控温度、湿度等等,老高总结出一套适合自身环境的独特方法,除了使产量翻番,还能保护蜜蜂、自动排出死蜂、适时放出雄蜂,解决了产蜜期间的各种难题,每年能收获原汁原味的绿色生态蜂蜜1000多斤。

虽然辛苦,但看到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老高的干劲更足了。

2018年,王岗乡开拓了中原丘陵野兔养殖的产业扶贫新路子,老高立刻积极申请,通过与合作社和乡政府的积极沟通,老高表明了自己强烈的创业愿望,领到了免费的兔笼和种兔。这次有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合作社的技术指导以及随时上门回收的便利,让老高养兔子的路越走越顺。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老高家的兔笼越增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从最开始领到的三只种兔开始,短短一年多时间已发展到百余只的规模。

“党和国家政策这么好,我们自己也要争气,不能老指望国家给、政府养,更不能等靠要。只要身子骨还硬朗,就要自力更生勤劳致富,以此回报帮扶干部,报答党的恩情,好日子都是靠自己干出来的!”高立明说,“如今每天养兔、养蜂、种地生活过的很充实,以后还要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把自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高立明吃苦耐劳、自力更生、靠双手脱贫致富的精神,不仅让邻里之间受到感染,还树立了积极向上的村风民俗。这个朴实的农村汉子说道,要把养蜂和养兔技术传授给村里其他的贫困户,让更多的人尝到农家原生态的纯蜂蜜和健康的兔子肉,让更多的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信阳市平桥区委宣传部供稿 陈铭 郑旗)

本文来自:https://hn.chinaso.com/xy//detail/20200409/1000200033166181586423247276708034_1.html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