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叶县李庄村念活香菇致富经

“以前在外地干零活儿,既脏又累,还照顾不到家。现在好了,村里有了这个香菇大棚,我在这里一个月可以挣到2000多块,关键还能照顾到家,我感觉非常开心。”4月8日上午,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马庄回族乡李庄村村民沙春红和同伴们早早来到村集体的香菇种植大棚里,满心欢喜地开始采摘香菇。

在李庄村的村级集体经济香菇种植基地里,时下正值冬香菇的首个丰收期。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齐有序的香菇,活脱脱像一个个“精神抖擞”的士兵,在等着菇农的检阅。

结合实际 谋求发展

李庄村紧邻县城,有251户1237人,耕地面积仅284亩,村民多以做生意为主,个别家庭从事养殖业。常年的养殖老模式导致村民思路固化,投入越来越大,但效益却跟不上去,加之养殖牛羊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污染,越来越多的村民不愿再继续养殖下去。

面对这样的局面,李庄村的领导班子也是绞尽脑汁,做出多种尝试与前期策划,均不尽如人意。

2019年9月,在叶县召开的龙泉乡招商引资会上,李庄村党支部书记李永志了解到香菇种植行业前景广阔、种植方式简单、利于环保、经济收益快时,决定大干一场。

说干就干,李庄村根据本村实际情况,立即投入香菇种植项目的研究、申报。随即,这笔项目资金便拨付到账。

该村先期计划投入125万元,建立25座香菇大棚,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35亩。2019年10月初首批购回10座大棚的设备并开工建棚。

历经两个多月的建设,10座大棚及内部钢架设施终于完工。

潜心钻研 终获收益

然而,他们准备迎接菌棒到来时,全国上下却遇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冬菇菌棒没法儿及时上架,这可让干劲儿十足的李永志锁紧了眉头。

随着全国上下的齐心协力,在2月中下旬,疫情局势得以基本控制,各方面经济也在逐渐复苏中。李庄村“三委”也加紧香菇项目推进,于2月25日,从龙泉乡进购首批品种为庆科212的菌棒8万棒,启用6个大棚进行培育。

悉心呵护,终有收获。养菇是件辛苦的事情,香菇的生长对温度、湿度都有一定要求,夏季温度不能超过30℃,还要及时通风、换气、降温,以确保菌棒不被污染。在大棚负责人村委会主任马留玉和大家的辛勤努力下,历经一个多月,菌棒顺利出了菇。

“现在进入香菇采摘旺季,一天可以采2000多斤,天天都能采摘,一个季度下来能为村集体带来10余万元的收入,相当可观。”马留玉喜滋滋地说。

香菇是十分“娇气”的物种,长得快,老得也快,采摘起来还要根据菇的个头、外形、品质,分类采摘。采摘的时机也颇为讲究,如果香菇的菌褶已经露出,像打开的伞状,就要马上采掉,“开伞”时间过长,菌褶过多的菇,便会品相差、卖价低,就只能烘干做干香菇了。

为使香菇能及时采摘,李庄村以每个月2000元的工资招募了4名本村留守妇女,其中2位是村里的贫困户。人手不足时,村干部亲属前来义务帮工。

深入学习 未来可期

虽说是丰产,但由于技术不精,还是折了一些菌棒,面对这种境况,村“三委”干部很不甘心,李永志又带领他们先后到龙泉乡以及西峡县、鲁山县等地“取经”,学习香菇增产增值技术。

通过深入学习,他们意识到只有自己实现菌棒灌装及培育技术、保鲜技术,才能在最大限度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香菇的深度增值。

经过再三商讨,村“三委”决定充分利用剩余的15亩土地,建立保鲜冷库、菌棒灌装车间、烘干车间,发展属于自己的“一条龙”产业链。

李永志给笔者算了笔账,丰收期一个大棚按日产1000公斤,每公斤市场价10元来算,6座大棚的每茬菌棒能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余万元,未来25座大棚全部启用后,可容纳菌棒20万支,将达到每年60余万元的收入。

目前,保鲜冷库已建成,菌棒灌装车间、烘干车间正在紧张筹备建设中……

“等25座大棚的经济效益全面铺开后,我们还会扩大种植规模,再建几十座大棚,拉长产业链条,为村集体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李永志信心满满地说。(叶县县委宣传部供稿/王迎霞)

本文来自:https://hn.chinaso.com/pds//detail/20200415/1000200033166061586934431343266904_1.html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