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宜阳:发展沟域经济 助力脱贫攻坚


一道道山来一面面坡,昔日土地贫瘠“望天兴叹”,而今桃红杏绿、瓜果香甜,美丽乡村鸟语花香,村民满满幸福绽放心头。

发展特色产业替代传统种植,改变荒山荒滩恢复绿水青山,打造旅游小镇引来游人如织……新时代,宜阳县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南山北岭换上靓丽新颜,焕发勃勃生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结合豫西山区良好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宜阳县立足 “三山六岭一分川”的地形地貌,统筹山、水、林、田、路、村和产业,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对山区沟域发展进行整体规划、统筹实施,致力打造全景化立体式沟域经济发展模式,带来了“沟流金、谷淌银、湾聚财、川招宝”的可喜景象,为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东方风来满眼春。2016年,洛阳市委市政府按照“9+2”工作布局,提出“发展山区特色产业,建设豫西沟域经济示范区”重大专项,宜阳县按照“生态引领、设施提升、产业培育、农旅融合、产村融合”的发展思路,坚持“一沟一产业、一域一特色”,把发展沟域经济作为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并结合脱贫攻坚工作,积极谋划、科学规划,周密部署、扎实推进。2019年以来,宜阳在完善提升三乡镇连昌河沟域经济示范带和莲庄镇七彩莲花谷沟域经济示范带的同时,重点规划建设了洛邑水城沟域经济示范带、锦屏山生态园沟域经济示范带、香鹿山香谷沟域经济示范带,市级沟域经济示范带达到5条。目前,全县沟域经济共发展花椒12万亩,烟叶6万亩,花生20万亩,水蜜桃、软籽石榴等优质林果8万亩,迷迭香、艾草、丹参等中药材7万亩,苗木花卉3万亩,香菇、蘑菇等食用菌8千万袋,特色种植业达到56万亩,6万余名贫困群众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沟域经济正逐渐成为宜阳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性调整的新引擎。

沟域经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宜阳县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联动、市场参与”的原则,坚持统筹实施,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作用,瞄准市场需求,集聚资源要素,注重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沟域整体开发、全面振兴。

沟域经济发展,首先要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按照交通顺畅化、田园景观化、生活便利化、设施配套化、家园公园化的标准,宜阳全面改造提升县内沟域的道路、水系、通信、电力、文娱健身等设施,实现沟域宜居、宜游、宜业。

产业兴旺是沟域经济发展的根本。聚焦农业高质量发展,宜阳各乡镇大力培育发展特色种养、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特色村镇文创产业等。立足沟域资源禀赋,通过探索,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孕育了自然风光旅游、特色产业发展、龙头景区带动、民俗文化旅游四种模式,丰富沟域经济发展形态,基本形成“一沟一特色”的发展格局。香鹿山镇香谷沟域经济示范带依托赵老屯旅游,已形成万亩花椒、万亩迷迭香、千亩樱桃3个特色主导产业基地;花果山乡依托花果山景区,打造特色旅游小镇,让山村旧貌换新颜;莲庄镇养马村主打民俗文化,让游客尽情回味旧时光……

在沟域经济带动下,众多名不见经传的荒山沟成为当地群众的“聚宝盆”,城市居民乡愁记忆的“故园”、畅享自然的“田园”。

沟域经济,绿色生态是底色。近年来,宜阳县将国土绿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水生态治理和发展绿色循环农业相结合,统筹做好沟域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在宜阳,“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已成为最常见到的山村常态。

暮春三月的锦屏山生态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锦屏山生态园项目历时5年,完成工程造林25000多亩。生态园建设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山顶栽植大叶女贞、油松和侧柏等常绿树种;山腰及山底栽植五角枫、黄栌等红叶树种;山脊间点缀白蜡等黄叶树种和山桃等花木树种;山下坡耕地围绕特色采摘做文章。由此向东西延伸,在马窑村建成花椒深加工基地,带动马庄、大雨淋、流水沟、石门千亩花椒种植;在山底、南营、漫流、铁炉、杨店、河下发展黄金梨、软籽石榴、秋彤桃、杏、核桃等特色林果业种植,形成了一条涵盖观光、采摘、民俗文化游的乡村振兴经济带。

连昌河沟域经济示范带坚持以绿化荒山、治理生态为先,栽植景观彩叶树2万余棵,使2000亩荒山变为梯田。山下则形成“汉唐”文化与休闲农业、健康养老、旅游度假融为一体的沟域经济发展业态,生态与发展实现双赢。

沟域经济,群众受益是根本。宜阳县始终紧盯沟域经济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脱贫的目标,探索六种带贫增收模式,通过自主发展增收、托管经营增收、土地流转增收、资产收益增收、务工就业增收、辐射带动增收等方式,使贫困群众分享沟域经济发展红利。引进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积级参与,带动沟域发展,拉长传统农业链条,完善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和就业创业支持机制,为贫困农户全方位参与沟域经济发展、实现稳定脱贫提供有力支撑。

打造“韩城镇金丝皇菊”“白杨镇连翘”“高村镇大棚蔬菜”“香鹿山镇迷迭香”“董王庄艾草”“上观水蜜桃”等一批扶贫标识产品,辐射带动全县2.1万户贫困群众,贫困农户通过种植花椒、艾草、中草药等特色作物,实现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集中流转土地38万余亩,贫困农户以土地进行参股,亩均年增收800至1000元。以新大牧业、众荣鸽业为代表的带贫企业参与沟域经济发展,村集体以资产、资源参股经营、合作收益。通过沟域经济示范带发展效应,辐射带动众多贫困群众参与旅游发展和服务业,实现了增收脱贫。

留住绿水青山,唤醒金山银山。建设高质量的“富美宜阳”,助力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沟域经济,大有可为!

本文来自:https://hn.chinaso.com/ly//detail/20200426/1000200033165811587869642085640044_1.html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