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不退色 扶贫当先锋

脱下军装,却脱不下炽热的情怀,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主战场”上,他经常开着一辆小汽车,拉着一块小黑板,穿梭在各个葡萄种植基地,送教上门,将葡萄种植技术撒播在种植户的心坎上。他就是“‘出彩河南人’之首届最美退役军人”荣获者、辛集乡葡萄产业党总支书记张平洋。

张平洋是河南省鲁山县辛集乡张庄村人,1949年11月出生,1975年部队退役回到家乡。当时,农村基础条件差,传统种植收入低,大多数群众仅靠种植小麦、玉米勉强维持温饱。群众的苦和难,刺痛了张平洋的心。

张庄村葡萄种植历史悠久,是牛郎织女传说的发祥地。张平洋决心从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入手,提升葡萄品质,增加农民收入。为此,他多次自费到南京果树研究所、石家庄果树研究所、北京中国农科院果树所学习求教,回村后在自家地里试种葡萄。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和刻苦努力,张平洋摸索出了一套葡萄优质高效种植实用技术,使当地葡萄种植亩产值从2000元提高到15000元。当别人问他为什么“穷折腾”时,他总是笑着说:“当过兵的人,吃惯了苦,闲不住”。

种葡萄致了富,让张平洋在当地成了名人,本村以及周围村庄的群众纷纷前来取经。为让种植户看得清楚、听得明白,张平洋找人做了一块小黑板,一天到晚不离身,进田间,上地头,边讲边写。他说:“我把主要技术写在黑板上,简洁明了,群众一看就懂,一听就会。”

提起张平洋,家住辛集乡三西村的贫困户宋伟民对张平洋的小黑板记忆深刻。宋伟民的妻子患白血病,家庭负债累累。2012年,他在张平洋鼓励下种了10亩葡萄。为了让宋伟民熟练掌握种植技术,张平洋就隔三差五带着小黑板来到宋伟民的种植园,现场讲解,实地指导。现在,宋伟民也成了葡萄种植能手,不但脱了贫、盖了新房,还买了小汽车。“我们家能有今天,特别感谢张书记。”宋伟民感激地说。

为把葡萄产业做大做优,让土地生金,带领更多的老百姓过上美好生活,2008年辛集乡研究成立了葡萄产业党支部,张平洋担任党支部书记,2016年葡萄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担任党组织负责人以来,张平洋带着他的小黑板深入田间地头,到各葡萄种植基地开展技术培训。谁家葡萄种植有难题,他总是有求必应。一次在去指导途中下起了大雨,车也一不小心陷在了泥沟里。直到三个小时后雨停了,他才在别人的帮助下把车弄了出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张平洋努力下,目前,辛集乡28个行政村、3500多户村民发展葡萄种植1.5万余亩,其中贫困户800多户。

“开始啥也不知道,技术上也不懂,张书记来指导后,技术上掌握了,少走了许多弯路,产量也可以,收入也可观。”辛集乡程东村葡萄种植户岳广和介绍说。

退伍以来,张平洋不改军人本色,把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作为人生第二战场,一直奔波在希望的田野上,用他的小黑板发出了“最美”的声音,为种植户播撒了“最美”的希望。如今,辛集乡的葡萄远销北京、上海、四川、湖南、江西等地,年创经济效益近2亿元。2019年张平洋荣获“出彩河南人”之首届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鲁山技师张平洋,走家串户您最忙。葡萄技术传万家,家家户户把您夸。不图名来不求利,种好葡萄是目的……”鲁山县一个葡萄产业微信群里,一位种植户的顺口溜儿,引得其他种植户纷纷点赞。

“没什么困难能难倒一个当过兵的人!”虽然年过七旬,但对年过七旬的张平洋来说,退伍不退色,扶贫守初心,只要生命不息,就要冲锋不止。(河南省鲁山县委宣传部供稿 师红军 郭祥昭)

本文来自:https://hn.chinaso.com/pds//detail/20200721/1000200033166061595315493188559833_1.html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