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与学校共同成长的路上

走在与学校共同成长的路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18年,我和轩顺街一起成长! 2017年8月轩顺街中学开始招生,我来到了这所学校,作为一所新建社区学校,我们承载着教体局城乡教育均衡的重托,给予着社区学校质量提升的希望,但我们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优良的教育传统,缺少根,急需魂。如何营造好的成长环境,从而影响到每位师生,使人人都有更高的目标去要求自己,实现价值,提升学校品牌,对于一所社区学校,很难,但我们在努力。经过一年半的发展,和全体轩顺人的共同努力,学校目前已有24个教学班,115名教师,1600余名学生。18年还被评为初中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和教育教学进步学校。 回首2018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建设学校文化,营造育人环境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的灵魂和气质。在本学年开学,我们正式确立了学校办学理念、三风一训,并将学校的核心文化展示在办公楼大厅和教学楼外墙上,体现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时刻提醒全体师生,以此作为工作和学习的要求。 在郑庵镇政府和教体局的支持下,本学年我们还建设了标准化的乡村少年宫设施,学校文化小广场,教学楼天井宣传版面,教学楼读书长廊,办公楼文化布置,从而营造更为浓厚的文化氛围,育人环境。 二、规范各项制度,抓好常规管理 一所优秀的学校一定是制度健全的学校,优秀的管理也一定是靠制度管理而不是人情管理。开学前制定了学校考勤制度、班主任津贴发放制度、教师日常考核制度、教学常规检查制度等,并在开学初在全校大会上进行解读,按照制度的要求在常规管理中加以落实、督促。 三、立足学科组,落实集体备课 针对我们学校新入职教师人数多,经验不足,提升教学质量难度大的情况,上学期,我们立足学科备课组,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落实集体备课,提升教师的授课质量。 四、开展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生活 我们的生源大多来自农村家庭和底层务工子女,上过兴趣班的很少,为丰富学生生活,我们开设社团15个,七八年级全体学生参加,每周四下午两节课坚持进行,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全面素养。 在做教育管理的路上我正需要汲取营养时,感谢教体局的安排,使得我有机会在北京芳草地和亚太实验两所名校跟岗学习了两个月,学习使我的教育理念得以更新,教育视野得以开阔,管理能力得以提升。 参观了几所名校,看到他们发展大多都遵循这样的过程,第一步确定学校文化理念,第二围绕学校文化做好学校发展规划,第三结合规划构建学校课程体系,第四立足课堂提升教学质量,第五利用活动提高学生素养,第六搭建平台促进教师成长。 也使我认识到一所好的学校就应该是这样的:给学生搭建各种舞台,在成长中获得快乐;给老师搭建各种平台,在工作中实现价值! 学习名校办学经验,结合学校具体情况,2019年我们会把以下几方面作为学校工作重点。 一、利用好发展共同体 上学期在张局长和教研室领导的支持下,我校和五初中、紫薇路组成了发展共同体,下学期会利用好这一平台,通过同课异构和教研活动,在共同体活动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二、开展好系列德育活动 学校继续坚持“立德树人”,从小处入手,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在德育办公室和团委的组织下,开展好系列德育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互相影响,提升道德修养,树立更高的学习目标。 三、搭建教师成长平台 我校在职教师55人,校聘加购岗教师60人,在职教师缺少职业规划,安于现状,新聘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缺乏稳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会通过学校公众号进行风采教师展评,并开展系列“基本功大赛”,搭建平台展现教师风采,激发教师工作热情,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四、做好师生共读工作 朱永新老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下学期会更好地利用好读书长廊,并开展系列师生共读活动,在评比中营造读书氛围,在阅读中促进师生成长。 这几天天很冷,温度很低,每每看着老师们冒着严寒,伴着黑暗日夜陪伴着孩子们,我更感受到教育是不只是需要激情、热情,方法和艺术,对于中学阶段尤其是寄宿制学校来说,更多的是坚守和陪伴,我们每个人都背负着沉甸甸的的责任,在做教育的路上行进着、品味着。 2019,我愿尽我所能、所学,与轩顺街师生一同走在共同成长的路上!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