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中华鲟,崇明一直在行动

近期,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CN) 发布全球受胁物种红色名录更新报告,宣布白鲟灭绝,长江鲟野外灭绝。

网友们评论道:从未遇见,听闻已是永别。很遗憾它用这种悲情的方式换来人们的关注。

白鲟标本(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相关报道显示,人类最后一次见到白鲟,是在2003年。当年1月,一条3米多长的白鲟撞进了四川宜宾南溪县一名渔民的大网,拖着船直入江心激流,渔船险些翻沉。当地渔政部门接到渔民的求助后,当即进行救援,随后标记放流进行跟踪。然而第四天,由于跟踪船只触礁,待修好后便失去了白鲟的踪迹。

2003年专家救助长江白鲟(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曾想,当时一别竟是永别,甚至来不及与白鲟说声再见。白鲟见证了长江长达1.5亿年的岁月变迁,与恐龙为邻幸存至今,却未能安然度过21世纪。

白鲟是长江特有物种,因其体型巨大被誉为“中国淡水鱼之王”。成年白鲟体长最长能达7米,体重最重达上万斤,因此在长江渔民口中,自古就有“千斤腊子万斤象”的俗语。这里的“腊子”指的是中华鲟,而“象”非我们熟知的大象,而是指白鲟。

白鲟已经灭绝

而它的伙伴中华鲟野外种群也不容乐观

我们时刻都在担心

下一个灭绝的会不会是“中华鲟”

中华鲟幼鲟 图片来源:庄平

中华鲟与白鲟一样,同为长江旗舰物种,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它个体硕大,形体威猛,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它们身披大型坚硬的骨板,宛如身披铠甲的战士一般。近年来,由于中华鲟种群数量也在持续衰退,1988年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2010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崇明东滩保护区位于长江入海口,这一特殊的河口生态系统为包括中华鲟在内的长江洄游鱼类在江海之间洄游中对盐度变化的适应以及产卵、索饵育肥提供场所,是长江口重要的自然资源遗产库。对中华鲟来说,东滩保护区附近水域是中华鲟幼鲟唯一的“幼儿园”,是中华鲟成鱼的“待产房”和“产后护理院”,在其生活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崇明东滩航拍图 徐中英 摄

庆幸的是,近年来,我国已经加大了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力度,对鲟鱼的保护也格外关注。农业农村部陆续发布了《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2015- 2030)》与《长江鲟(达氏鲟)拯救行动计划(2018—2035)》;2020年6月6日,《上海市中华鲟保护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从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正式进入十年禁渔期。

中华鲟保护区水质监测

上海市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在这里坚守,从未放弃希望,自承担中华鲟保护区各项管理职能以来,坚持常态化开展中华鲟监测以及中华鲟保护区栖息水域监测与管理,致力于保护以中华鲟为代表的水生动植物及其生活的水域环境。

白鲟的灭绝让我们痛心,同时也向我们敲响生态警钟。作为生态保护工作的“先行者”,在痛定思痛之余,更应该思考如何改善其他物种生存状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愿未来,中华鲟等长江旗舰物种的命运

伴随着“长江大保护”行动,有望迎来新的转折

也期待看到中华鲟转危为安的那天

来源:绿色上海

编辑:朱怡婷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