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距2300公里的情谊 宁波一教师34年带领学生与南沙守岛官兵通信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李震宇 王晨辉

 

胡四海(中)展示与南沙官兵的来往信件 记者 李震宇 摄

编者按:退伍不褪军人本色,卸甲不卸报国之志——这是中国退伍军人的风采;君驭南风冬亦暖,我临东海情同深——这是军民鱼水情深的写照。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八一”前夕,让我们聆听部分退役军人和拥军人物的故事,致敬在平凡岗位继续服务人民的平凡老兵,致敬以涓滴善举心系军营、情暖军心的拥军模范。

最近,宁波北仑大榭中学师生,收到了几千公里外的南沙赤瓜礁守备部队官兵寄来的信。这是该校师生最近3年来收到的第20封来自赤瓜礁官兵的来信,它们见证了大榭中学师生和赤瓜礁官兵的友情。这份友情,始于该校教师胡四海,正是他,带着学生坚持给赤瓜礁官兵写信,一写就是34年,来往书信200多封。

黑发悄然转白,信纸渐渐泛黄。34年来,守礁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大榭中学的学生毕业了一届又一届,但他们的书信往来从未中断。一封封书信,记录的是一代代赤瓜礁官兵坚守在南沙前沿的无私奉献,更是军民之间最真挚动人情谊的写照。胡四海本人,也因这份坚持,最近被评为浙江省首届“最美拥军人物”。

“这是一块远离陆地的小海礁,却一直有一群热血军人守卫着!”记者来到大榭中学时,胡四海正带着5名初二学生,在“最是动人鱼水情”大榭中学双拥展厅,讲述大榭中学师生和赤瓜礁守礁官兵之间的故事。

“这个展厅,存放着师生和守礁官兵部分来往信件,胡老师给大家讲的,是一堂特殊的国防教育课。”大榭中学党委书记胡美珍介绍说。

胡四海的故事,要从34年前讲起。1988年3月,他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详细介绍了驻守南沙群岛的官兵日常训练的场景。看到守礁官兵的身体浸泡在海水中,紧握钢枪、高举手臂的宣誓场景,胡四海不禁泪流。

一定要让孩子们记住这些“最可爱的人”,这是胡四海当时最强烈的想法。由此,他带着报纸走进教室,开了一次名为“祖国神圣领土不可侵犯”的特殊主题班会。

“守礁战士在艰苦地方守卫国土,才有了我们的和平安宁,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在胡四海引导下,学生们展开讨论,一致决定给赤瓜礁上的解放军叔叔们写封信。

1988年5月,胡四海带着学生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第一次向赤瓜礁寄去几封书信。其中一封书信的署名,叫“我们一直与你们同在”。

由于路途遥远、邮寄地址不够详细,直到1990年8月,当时的守礁官兵才收到信件。他们既惊讶又惊喜,立即着手给学生们回信。

当胡四海收到第一封带有海水印记的回信时,已是1991年元旦,寄信的学生也已毕业离校。胡四海一边挨个通知,一边发动在校学生继承“鸿雁传书”这份光荣的使命。从此,互寄书信成了双方的一项传统,最期待的是尽快收到回信。

所有寄出的书信,都要抄写两份,一份寄出,一份留底。在展厅,记者看到了这一封封字迹工整的书信,表达了孩子们对战士的崇敬之情和向他们学习的决心,而战士们的回信,同样饱含深情。

“一艘渔船路过时间仅3分钟。捎信一封,勿挂念,感谢你的诚意!” 一封不足百字的信是这样写的,那是1996年,写信的战士叫钱靖,时年20岁。当时,一艘渔船经过赤瓜礁,钱靖得知后,匆忙中写了这封书信,委托渔民带出海,待渔船靠岸后投寄邮局。

这些信件,改变了很多孩子的人生轨迹。这些年,不少大榭中学的学生在守礁官兵的激励下参军入伍,追随“偶像们”的足迹走上保家卫国的道路。

“赤瓜礁战士们的精神感动了我,我决心将来也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去年被宁波效实中学海航班录取的王同学说,“我刚到大榭中学时,就了解到赤瓜礁和大榭中学鱼水情深的渊源。初二时,听了不远千里来大榭中学探亲的赤瓜礁官兵代表做的报告,更是深受感动,我希望像守护赤瓜礁的叔叔一样,将来为国家海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榭人有拥军的传统。”大榭中学原校长章军说,1949年8月,刚刚成立不久的人民海军发起渡海作战,成功解放大榭岛。“大榭人都爱戴解放军。”目前,大榭中学已将这些书信编入德育课程,让赤瓜礁精神在大榭中学代代相传。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