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了,看电影的感觉!上海观众终于又能进电影院了

文旅的活跃可谓是一座城市活力的“风向标”。自3月12日停业以来,时隔数月,在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到位的前提下,上海市也于近日严而有序逐步开放电影院和演出场所。


一块块银幕重绽光影,上海观众终于又能进电影院了,标志着我们的生活逐渐回归正常,我们的城市也日益活力重生。


期待上海电影院复工后票房大卖,小伙伴们可以自由自在的为心爱的电影冲冲票房,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们一起加油!冲鸭!


近日大热的国产电影《人生大事》自6月24日上映以来,以14.5亿票房(数据统计于7月20日,全国范围)位列2022年电影票房总榜第三位。


在各位主演的演绎下,它打破了观众对于殡葬行业的刻板印象,引发了网友对“生死观”的诸多讨论。


正如《人生大事》《入殓师》等一系列亚洲电影,在亚洲共识及亚洲价值观的塑造下,亚洲电影建立了独有的身份认同及东方美学表达。


电影通过影像传达东方世界对事物的思考,反过来又起到传播亚洲价值观及亚洲共识的作用,这显然是对传播亚洲主张的影像书写。


印度电影为何“一言不合”就跳舞,而日本电影充满治愈?看懂了这些电影,你就读懂了亚洲。


对于电影而言,历史与文化塑造了电影的灵魂。通过电影,我们跨越时空,与各国的文明对话。


撕掉“治愈”“小清新”标签的日本电影


在豆瓣电影TOP250的榜单上,排名第7的《千与千寻》是众多网友心目中的日本电影之首。


在这部电影中,我们能看到鲜明的日本元素,汤屋、日本神话、传说中的妖怪... ...


《千与千寻》借用了大量的隐喻折射残酷的社会现实,但同时依然十分纯粹、美好,带给观众治愈的感受。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电影呈现了更多不尽相同的风格。


获第71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的电影《小偷家族》关注社会底层的“边缘人群”,展现家庭和人性的复杂,直面那些被隐藏在看似幸福的生活背后的残酷。


《东京奏鸣曲》则聚焦亚洲典型的家庭内部矛盾,在家庭危机过后主人公选择了回归亲情,表现了东方式的家庭伦理观及现代社会中传统意义上父权倒塌所引发的情感困境。


亚洲电影对日常生活的观照解释了现代社会亚洲人普遍的心灵缺失与乡愁问题,影像直面琐碎细小的情感流动,进而填补了西方式宏大叙事所遗漏的情感间隙。


“一言不合就跳舞”的印度电影背后也有传统缘由


从老一代观众熟悉的《大篷车》到近年大受欢迎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印度电影给人的印象似乎总是在跳舞。


而这一特点来自于波斯剧场。


波斯剧场分为“深幕”和“浅幕”两个场景,“深幕”之上画的大多是宫殿或花园这样肃穆的场景,而“浅幕”悬挂的则是热闹的街景。


由于本族人数有限,为了让使用不同语言的印度各族民众都能进入剧场看戏,开设剧场的波斯人绞尽脑汁。


对于识字的印度中上层观众,波斯人会直接向观众分发剧本,以便了解剧情。


而对于不识字的印度平民大众来说,节奏欢快的印度歌舞,与一些看似夸张但表现力强的表演,便成了跨越语言,沟通观众的纽带。


载歌载舞,也便成了印度电影特色。但具有娱乐效果的歌舞并不影响印度电影表现现实话题。


例如,印度电影《印度往事》讲述了19世纪末期印度青年在板球比赛中同英国殖民者相互对抗的故事,对殖民记忆的重提以及电影中“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象征性意味颠覆了西方文明中关于强者征服弱者、文明取代蛮荒的叙事模板.


它不仅唤醒了亚洲对抗殖民统治并展开民族主义运动的集体记忆,也以浪漫主义手法表明了第三世界国家同西方现代性的对抗。


哪部中国电影是你心目中的TOP1?


“票房第一、银幕数量第一、国产电影票房占据主流地位……”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电影大国。


国家电影局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电影总票房达472.58亿元,其中国产电影票房为399.27亿元,占总票房的84.49%。


全年总票房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全年票房前10名影片中有8部为国产影片,其中《长津湖》《你好,李焕英》闯入我国影史票房榜前三。


百花齐放的影片类型更是满足了观众多元化的观影需求。


“没有电影能脱离文化的、政治的和经济的设定而存在,它们最终形塑了电影作品的美学质量。”


亚洲电影不再是一个地域影像理念,同时还是一种身份认同、一种传播与表达方式、一种美学形式以及精神语汇。


尤其是在世界宗教、民族、阶级以及族群博弈日趋多元化的当下,认识电影就是认识文化、认识历史。唯有了解历史文化对亚洲主体性的审视、对现代性的反思,我们才能洞见亚洲电影的全球化发展之路。


身份表征了一种建构性的自我认知过程,它“通过文化建构、叙事体和时间的积累,产生时空脉络中对应关系下的‘叙述认同’”。


亚洲电影作为一个重要的叙事载体,它必然需要建立超越民族国家限制的身份主体性,才能在世界电影格局中建构亚洲想象、传递亚洲主张。


今日荐读

《亚洲主张:

全球传播背景下的亚洲传播理论研究》

周 颖 著

ISBN:9787309161021

出版时间:2022年3月

复旦大学出版社


内容摘要

本书致力于破解“何为亚洲主张及如何建立亚洲主张”这一核心命题,不仅聚焦亚洲传媒实践及学术研究动态,也关注亚洲国际交往及全球治理现状。本书透过媒介地理学、政治经济学等视角,借助计算机大数据处理的思维方法,厘清宏观国际关系中的某些量化规律演变,更以个案分析深入阐释亚洲主张的全球化扩张与运作过程,从而揭示传播研究中亚洲主张的建立赖以依存的空间地理、历史文化、现实转型及西方经验等要素,进而提出亚洲主张的基本内容与构建进路。


作者简介

周颖,浙江大学传播学博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能伯格传播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现任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亚洲传播理论、全球传播以及电影产业研究。出版图书《媒介地理视阈下的华莱坞》。发表论文《百年导演梦:1905-2015华莱坞导演人种志研究》《重绘电影地图:突破华莱坞电影产业发展的“胡焕庸线”》《国际传播视域中的新世界主义:“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流变过程及动力机制研究》等。主持第67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全球治理语境下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中涉华舆论引导机制研究”(2020M671067)。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