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明珠海外篇】张书旂在加州

2015年,我退休了,有时间去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参观,其间也结识了不少在海外的艺术家。尤其在美国硅谷,华人艺术家比比皆是。他们有的跟随家人来到海外,有的则是因为战争滞留海外。相同的是,他们都没有放弃对于艺术的追求,也没有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华夏传人。这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当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与徐悲鸿、柳子谷并称为“金陵三杰”的中国现代著名花鸟画家张书旂。

     

张书旂(1900-1957)

张书旂是一位明显被低估了的中国花鸟画大师。

1900年,张书旂出生于浙江省浦江县;1921年,21岁的他考入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南京艺术学院前身);1930年,30岁的他任教于中央大学艺术系。

他的花鸟画有着独特的风貌——善用白色,巧用白色。在20世纪30年代,便以“白粉主义画家”著称于世,与徐悲鸿、傅抱石、潘天寿共结“白社”。他勤于写生,工于设色,尤善用粉。在染色的仿古宣纸上,用白粉蘸色点染,计白当黑,手法巧妙娴熟,极见生动;画风浓丽秀雅,别具一格。

张书旂的花鸟画,取法于任伯年,作花鸟时,喜用白粉调和色墨,画面典雅明丽,颇具现代感。后又得高剑父与吕凤子二位老师的亲授,形成色、粉与笔墨兼施的清新流丽画风,可谓独具一格。吕凤子是中国著名的画家、书法家、艺术教育家,同时也是“江苏画派”(新金陵画派)的先驱和最重要的缔造者之一。

      

1932年,白社五位创社成员合影。左起:张振铎、潘天寿、诸闻韵、张书旂、吴茀之

1932年,白社五位创社成员合影。左起:张振铎、潘天寿、诸闻韵、张书旂、吴茀之

张书旂在上海美专学习了三年,最初的职业目标是中学美术教师,而非走职业画家之路。他在课堂上受西画训练,学习非常刻苦,基础扎实。但他的个人爱好是中国花鸟画,于是便在课外努力,并四处访师学艺。

恰好,当时“海派”绘画的重要人物王一亭出任上海美专校董,张书旂便向他请益,以师相称。当时吴昌硕的作品如日中天,张书旂的美专同学和同乡吴茀之,与吴昌硕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这时,张书旂同流行的吴昌硕金石味、大写意画风背道而行,而是追溯到任伯年、朱梦庐、潘椒石的小写意花鸟上去。这派画风,从清初恽南田开始,到清代中叶的新罗山人,再至晚清的任伯年,已经形成了非常系统化的传承体系。

1925年10月,张书旂在上海《时事新报》分两期发表了文章《国画源流》。这是他第一篇梳理中国绘画史的论文,文中从先秦文字的图案性讲起,再到吴昌硕作品结束,其立论基础是董其昌的画学“南北宗”之说。由此可见,即便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学美术教师,张书旂在自己的艺术追求上也是有十分长远的规划的。

在金华任教两年之后,张书旂于1926年转到福建厦门的集美学校任教。三年后,徐悲鸿和吕凤子将其聘请到国立中央大学教书。到南京之后,他的花鸟画很快便成熟起来,正式登上了民国美术的舞台。

张书旂《百鸽图》 绢本设色 135×272厘米 1940年

1940年,正值壮年的张书旂创作了象征和平的《百鸽图》,作品在重庆首展成功。次年4月,张书旂计划29日从重庆坐飞机到香港;4月23日,傅抱石送了张书旂一件礼物为其壮行,这便是傅抱石新写的《中国绘画思想之进展》手稿。作为中国绘画史的研究专家,傅抱石对张书旂即将赴美展示中国画提供了许多专业上的建议。傅抱石送出的这份手稿有十多页,亦满怀其对张书旂的美好祝愿。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张书旂滞留美国,无法回国。在美国的5年间,他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多个北美重要的美术馆举办20多次个展、联展。他的作品及现场作画在美国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包括《生活》杂志在内的许多美国媒体都曾专门对此展开报道,反响显著。

     

1941年4月傅抱石的赠别手稿

1949年,张书旂短暂回国后,又回到美国旧金山,居住在东湾奥克兰。张书旂来美国之时,已是现代花鸟画的首席,直追任伯年,与徐悲鸿、刘海粟齐名。他来美国后,以旧金山为中心,辐射整个北美,先后在洛杉矶、波特兰、西雅图、多伦多、渥太华、蒙特利尔、波士顿、纽约、华盛顿、芝加哥、堪萨斯等多个城市举办个展及现场作画,场场引起轰动。在观众们眼中,张书旂作品的表达方式是传统的,但他所接受的训练、技巧和方法等,在当时又是完全现代的。因此,他认为自己既是中国的,也是国际的。

     

正是从张书旂开始,美国社会逐渐认识中国现代艺术以及现代画家。1943年4月,在哈佛大学任教的赵元任先生,请张书旂在哈佛大学教授俱乐部举办了一场现场绘画演示。张书旂画得飞快,在三四十厘米见方的一张水彩纸上,不到10分钟便完成了一幅花鸟画,令人目瞪口呆。一位教授把赵元任拉到一边,悄悄地问:“如果我现在也想学画,学到张教授这个程度,大概需要多久?”赵元任先生向来很幽默,他故意大声回答说需要数十载。这是一个很有名的故事,由此可见,张书旂在美国巡回演示中所体现出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技巧,还表现出了中国书写性绘画的传统。这一传统的精髓,通过张书旂的演示淋漓尽致地显现出来了。

可以说,正是张书旂将中国画带到了美国。在炮火连天中创作的《和平使者》(《百鸽图》)于1940年圣诞节前,由张书旂正式呈给美国驻华大使,再由后者转呈至美国白宫。该作品对于鸟的描绘是十分写实而生动的,色彩活泼,构图则以西方的透视为基础。在作品中,张书旂既选择了他常用的中国水墨色,也采用了水粉,其笔触大胆而有力度。此画先是挂在白宫,后来陈列于罗斯福总统图书馆的展览厅,1942年于纽约的菲拉结尔画廊展出。当时的主流媒体对该作品均有报道,可以说,它是在美国最有名的中国画,也是迄今为止仍受好评的作品。

      

1942年,张书旂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现场创作

在美国加州,熟悉中国画的西方人并不多,但熟悉张书旂的各界人士却不少。张书旂先生热爱同道,为人谦善,终生宣扬中国绘画艺术。他用色大胆、特别,改变了中国文人画“墨分五色”的固定模式,达到了“色具五彩”的状态,把中国绘画的生命力与表现力又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张书旂孤身海外,虽英年早逝,但为中国绘画、中美文化艺术交流,以及身处苦难中的祖国、人民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不应将其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所幸,在硅谷亚洲艺术中心馆长舒建华先生的鼎力相助下,让艺海遗珠重放光芒,展示出了它应有的风采和应得的尊重。从2012年到2022年,这十年间,硅谷亚洲艺术馆先后举办了“张书旂在加州”“张书旂诞辰120周年纪念展”“回忆我的父亲张书旂”等系列展览讲座活动,对张书旂的绘画历史地位作了详尽诠释。

1956年10月10日至31日,加州圣荷塞市罗希克鲁美术馆(Rosicrucian Art Gallery) 举办《东方艺术展》,展出两位亚洲艺术家张书旂和小圃千浦(Chiura Obata)。张书旂在10月21日下午3点开始有现场演示。这是他最后一次公开现场演示。

1956年10月10日至31日,加州圣荷塞市罗希克鲁美术馆(Rosicrucian Art Gallery) 举办《东方艺术展》,展出两位亚洲艺术家张书旂和小圃千浦(Chiura Obata)。张书旂在10月21日下午3点开始有现场演示。这是他最后一次公开现场演示。

张书旂人生最后的16年,除了短暂回国两年外,都身居海外。因为历史的原因,他在海外的生活和创作都不太为国内的大众所知晓,直到他去世半个多世纪之后,才逐渐开始受到关注。与同时期的花鸟画大家,如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王雪涛、陆抑非、沈耀初、赵少昂等人相比,张书旂因为时代的风云际会和“走海洋”的经历,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色、成就和价值。

张书旂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主动将东方文化融入西方文化,将两者进行碰撞、升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延续了东方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他将中国花鸟画置于色泽纸上,成为第一个将白粉如此巧妙地用到水墨画中的人。其作品酣畅淋漓,其绘画得心应手,花鸟水墨画在他笔下展现出一个绚丽的全新世界。他打通了花鸟画中书写性与描绘性的隔阂,以爽利松快的造型设色能力震惊了西方世界,堪称奇人,足以代表现代中国绘画与同时代的国际性大师莫兰迪(1890—1964)、藤田嗣治(1886—1968)等对话。

      

张书旂的长子、斯坦福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少书先生的讲座“ 回忆我的父亲张书旂”

未来,中国画、中国花鸟画还要继续往前走、往外走。张书旂先生为我们留下了厚重的遗产和深刻的启示,值得被历史铭记。

庞辉

     

庞辉

庞辉,2015年退休,原江苏省工商联副主席(正厅),现江苏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顾问、四川省张大千研究中心研究员。于2019年、2020年在北美主编出版发行三本关于甲骨文、红楼梦书画、中国宣纸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书籍。同时,张大千书画精品中英文版也将于今年八月份在北美出版发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