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梵高先生,再见

132年前的今天,文森特·梵高躺在弟弟的怀中,溘然长逝。

谁能想到,这位在未来举世闻名的艺术家,就这么静悄悄地离开了人间。在世时,不受世人理解,终日受精神疾病折磨。苦痛、孤单,疾病的影子早已存在,但崩溃的开始,却发生在他平生最欢乐的时光里

让我们回到普罗旺斯的阿尔勒小镇,显眼的黄色房子内部,那间布置朴素而简单的卧室

1888年初,这是他刚从巴黎搬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勒租住的卧室,布局简单,但色彩尤为丰富、强烈

红色的地面,淡蓝色的墙壁,奶油黄的桌椅板凳,在床上,柠檬黄的床单和枕头搭配着大红色的被套,床头随意地挂着衣物和帽子,梳洗台上的水盆与门是一样的蓝,深绿色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隙,不见窗外风景。

他喜欢这个地方,这个叫阿尔勒的小镇,有明媚的阳光,还有向日葵,四处都是他喜欢的黄色。在房间重新装饰完之后,他还得意地写信给妹妹威廉明娜:“在这间房子里,我可以生活、呼吸、沉思和作画。”这是他期待已久的“艺术家之屋”

色彩上的鲜艳明亮,却掩盖不住那份封闭孤独。它虽说有门有窗,却更像个完全闭合的小世界,窗户是半开半掩的,玻璃上朦胧不可辨,风景也全被挡在外面,走进展览现场这个一比一还原的卧室之中,感受更是突出。

这一切,都因为梵高正被精神疾病所吞噬。

原作品中,看似有些别扭的视角,传达着他的情绪波动,弟弟提奥曾经劝说要跟他一起去住,但是被梵高拒绝。梵高在房子里期待着好友高更的到来,一起似乎都将变得更好,有如这间卧室一般绚烂。

《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图源/网络

然而事与愿违,二人在艺术上不相为谋、喋喋不休,虽有过快乐的共同创作时光,但高更在这里待了2个月后,便愤然离去。梵高也因此割下了自己的左耳,随后不久,就因精神失常住进了当地的医院。

这间屋子,即是梵高的情绪波动转折点,也为他接下来的人生带来剧变

文森特·威廉·梵高,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他作品中的元素:向日葵、星空、自画像,更是常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

作为一位印象派的油画大师,若是能看到他的真迹,我们便可以近距离感受每一处笔触,从阴影、光线、明暗,还有色彩等各个方面,去捕捉这位艺术大师在创作时的情绪,正如2020年成博的“光影浮空:欧洲绘画五百年”画展,60幅油画原作让不少人细细品味了良久。

《戴草帽的自画像》,图源/网络

但是,艺术表达的形式从不局限。油画作品除了常规的展示原作,通过多媒体、影像、装置等方式进行呈现,也会有截然不同的全新体验。

今年,在环球中心的内部,梵高的作品便以全新的方式“活”了过来。

已经在全球各地巡展过的国际沉浸式数字光影大展“梵高再现Van Gogh Alive”来到成都,打造了一场声光电及嗅觉结合的感官盛宴。

这次的展览,全面展现了梵高十年创作生涯中的主要作品,除了我们刚刚介绍的复刻版“梵高的卧室”,在主展厅部分,被30多面屏幕大致分为两个区域,用影院级的环绕声,配合几十组高清激光投影,多屏互动呈现其一生近3000副作品、手稿、书信

而且还在现场准备了向日葵花海,并设置了互动的现场绘画体验区

接下来,让我们穿过黑色通道,迈入主展厅,自由穿梭在梵高的油画人生

初入展厅,便是豁然开朗

偌大的展厅中布满了银幕,影像的投影并不是简单地投射,墙面、立柱、天花板、地面,不同的板块有着不同的内容,而银幕之间似乎也有着自己的切换顺序。

墙面内容交替变换,文字与油画交相呼应,耳边响起的古典音乐,在整个展厅里回荡,随着背景音乐的跌宕起伏,忽而全场落下黑幕,回归安静,转瞬间油画作品又接续出现,一幅幅经典之作以超乎常规的规格呈现在眼前。

极大的视觉冲击力之下,梵高的作品们好似在自发演绎着,一场长达40分钟的油画电影,以此讲述,他命运多舛的一生

展览按照创作的时间顺序,分五个部分展现了梵高一生的轨迹:出生地荷兰,憧憬的巴黎,法国南部的小城阿尔勒圣雷米的疗养院,以及他最后去世的瓦兹河畔奥维尔

若是你够敏锐,还能捕捉到展览的“惊喜彩蛋”:不同的场景搭配有特制的香氛,岩兰、雪松、檀香、豆蔻等等,从视觉、听觉、嗅觉,三个方面一并触发你的感官,带你慢慢走入梵高的情绪之中。

一系列画风与色调飘忽多变的肖像画,拉开展览的序幕,悄然间,我们来到了一切故事的源头,荷兰

梵高出生于1853年3月30日的荷兰乡村,做过职员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直到27岁,才开始转行画画

自身中产阶级教养与劳动阶级生活间的鸿沟,梵高了然于胸,早期,他努力在自己的画中,刻画辛勤的农夫与工人的卑微

这个时期,梵高的画里没有大量的鲜艳色彩,整体画风沉郁,灰蒙蒙、暗淡、尘土色,才是主要特征。

《吃土豆的人》便是典型的代表作。

梵高尝试描绘农民在家里所得到的片刻休息时间,一家五口在有着昏暗灯光的房间里,围坐在粗糙的木桌旁。年轻的女人面前,有一大盘热气腾腾的蒸土豆,她们正在分餐。子孙三代农民同住一个屋檐下,齐聚一堂,享用着一顿粗茶淡饭

《吃土豆的人》,图源/网络

炯炯有神的目光,下垂的眼睑,布满皱纹的脸与手,画面里充分地表现着勤劳劳动者们的力量。整个场景之中,一盏煤油灯发出的昏暗灯光便是点亮一切的光源,彰显着人们的简朴贫困

展厅里,一幅又一幅勤劳农民的日常展现在眼前,一张张神情各异的《妇女头像》以极大幅的画面呈现而出,脸上的沟壑纵横,粗糙蜡黄的皮肤,厚重的眼睑,更显夸张。细节的放大,也让人更清楚、真切地看见,梵高眼中,那些饱经忧患的人

1886年,梵高来到巴黎,与弟弟提奥定居在蒙马特。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众同仁,包括众多声名显赫的画家:埃米尔·伯纳德、保罗·高更、卡米耶·毕沙罗……

搬到巴黎前,他便有了日本艺术的初体验,随着创作生涯的延续,他更是从中汲取灵感,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创作了更多优秀的作品,《花魁》便是其中之一。

《花魁》,图源/网络

1887年他在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说道:“我的画室不错,尤其是由于我在墙上挂上了一批小幅的日本版画。我非常喜欢这些画,在花园里或海滩上画得很小的仕女、骑马的人、花朵、多刺的荆棘枝。”自此,梵高迷上了日本浮世绘

他的画风一改往常的阴郁压抑,变成明快的色彩、线条、形状

他对巴黎是热爱的,正如其所说,“巴黎是独一无二的,无论这儿的生活多困难,哪怕情况每况愈下,发过的气息令人头脑清净,大有裨益。”

《戴草帽的自画像》,图源/网络

这份热爱,在作品中也清晰可见。

9幅自画像,有时戴毡帽,有时戴草帽,穿着无领衬,也有穿罩衫,或装扮成工匠、工人、农民,多种角色不停变换。

自画像系列,图源/网络

但单从颜色便能看出,明亮的蓝、绿、黄,正如天空、草地、庄稼,梵高有着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也让我们沉浸在他对巴黎生活的这份热爱里。

1887年年底,梵高开始对巴黎生活感到残酷压抑

展厅中,音乐变换,间接传达着梵高情绪上的变化。于是,第二年的二月,在弟弟的帮助下,梵高便带着对法国南部生活的满腔热血,踏上了开往阿尔勒的火车。

阿尔勒也并未辜负他,给这个崇尚自然的画家,带来了无穷尽的创作灵感,他几乎进入了一种疯狂的工作状态中,这也是他一生中最高产、最美妙的时光。

《红色葡萄园》,图源/网络

画风再次转变,用丰富的色彩极力彰显当地的生活、风貌与人民

在这一段人生历程里,我们可以听到多首不同的古典音乐,随之而来的,也是他最广为人知的几幅作品:《向日葵》《星空下的咖啡座》《红色葡萄园》《耳缠绷带的自画像》

《十五朵向日葵》局部,图源/美术网

《星空下的咖啡座》,是梵高第一幅有星空背景的画作,更是表现他对黄色的喜爱,他认为黄色代表着光明与安乐。而在写给爱弥尔·伯纳德的信中, 梵高写道:“我对描绘夜景、夜晚的效果以及夜色本身着了迷。”

坐在长凳上,犹如来到河边,忽而星空在眼前荡漾。

《耳缠绷带的自画像》是在梵高与高更不欢而散之后创作。他们大吵一架,他与高更同室而作的梦随即破碎,梵高更是拿起剃须刀威胁对方。

而高更在次日回来时,才得知,梵高割下了自己的左耳,被人发现时已经倒在血泊之中。一个月后,他为自己的行为道歉,察觉到自身的病重,画下了这幅画。

他的精神状况,正急转直下。

梵高经历了再度的崩溃后,主动住进了圣雷米的圣保罗疗养院。背景音乐变换莫测,梵高也在发作与克制间起伏不定。

他在这里不到一个月便重拾画笔,尽管10个月里经历了4次精神崩溃,但他依旧源源不断地创作。作品中,也显露着他的心态剧变过程

广为人知的《星月夜》,便是在这个时期创作而出。在疗养院里,他的精神状况每况愈下,甚至会吞下颜料自残。画画是他的解脱,也是自我的救赎。

疗养院视角下的圣雷米小镇,丝柏盘根错节,长入夜空,卷云缭绕天空,星与月发出淡黄光,夜晚静谧,坐在长凳上,看着油画画面不停变换,巨大的漩涡在眼前仿佛要将人吞噬,也让人感受着梵高的内心翻腾

《星月夜》,图源/网络

他想要离开,弟弟与毕沙罗建议他去奥维尔,在加歇医生的看护下生活。一到奥维尔镇,他便投身于最后的疯狂创作期

这个时期他的远景画众多,或许是呼应了自己在当时的内心空虚感,《麦田群鸦》更是毫不遮掩地展露着梵高内心,在弥留之际的那份心如乱麻

这幅画是梵高的临终画之一,在此之前,他去巴黎看望弟弟一家,却发现他们都生病了,生活过得很不好,他也受到影响,陷入重度抑郁。因担心弟弟而饱受折磨,觉得自己是个累赘。

远景画一张一张地出现,《科尔德维的茅草屋》,《奥维尔教堂》,直到最后的《麦田群鸦》出现,梵高的人生也进入尾声。

暗黄色的麦田之上,一声枪响,群鸦四散飞起,而后不久,1890年7月29日,梵高在弟弟的怀中溘然长逝

《麦田群鸦》,图源/网络

末尾,梵高的多幅自画像慢慢浮现,或黄、或蓝、或绿,巨大的展厅里观众注视银幕,梵高注视大家,那双眼神里,是探不清的孤寂

孤独,是他一生的色彩,也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心怀烈焰,却无人驻足取暖;过客匆匆,只见一缕轻烟。”

至爱梵高,在这个向日葵盛开的夏天,让我们一同以新的形式去欣赏、感受梵高的作品,在怀念中向其致敬。

● ● ●

编辑丨小都

未标注图源丨不睡觉,以及官方提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