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昉:未来的人口负增长时代,财富管理应考虑如何更好地分配蛋糕|快讯

蔡昉:未来的人口负增长时代,财富管理应考虑如何更好地分配蛋糕|快讯

文/傅碧霄

7月30日,在“2022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表示,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人口增长率已接近零增长,同时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2023-2035年,我国劳动人口会加快速度减少。根据最新预测,大约在今年或明年,我国人口将到达峰值,随后进入负增长,人口总数也会被印度超过。

蔡昉表示,如果说过去10年的冲击是供给侧的,那么当前的冲击则来自需求侧,特别是居民的消费需求将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制约。

我国在2010年应对供给侧冲击时,也对需求结构进行了调整,不再过度依赖外需、出口、投资,逐渐转向了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成为最主要拉动力。

而人口增长减速则不利于消费。同时,经济增速放慢,居民收入增加的速度也会放慢,进而影响消费。人口年龄结构效应也不可忽视。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老年人收入水平普遍低于年轻人,退休后还有后顾之忧,出于为后代着想,老年人更倾向于储蓄,消费力较低。

除了人口因素对的需求侧的长期冲击,我国还要应对眼前疫情冲击。

因此,蔡昉建议,应不断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今后10年、20年最主要的任务是如何让需求侧因素来满足潜在增长率。”市场主体不仅有生产者,还有消费者,后者才是决定需求能否回升,以及经济复苏和长期增长是否可持续的关键。

蔡昉进而指出,应对当前家庭消费不足、收入不足,以及长期需求制约问题,需要政府发挥更大作用,也要调整政府作用的结构和方向,要求政府有更大规模的支出。

普遍来讲,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政府支出占GDP比重也会提高。当前应显著提高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同时调整政府支出结构,从直接的经济活动中减少一些,更多放在社会保护、社会供给、社会福利方面。从短期来看,给居民发消费券也是政府履行这个时期特定职能的应有之意。如果不能让消费回归正常,就难以实现真正的复苏。

在人口负增长时代,我国的政策、企业决策,以及个人选择,都会发生转变。人口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催化剂作用,人口负增长意味着资源动员增量减少。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资源的重新配置。

蔡昉指出,财富管理以及整个金融业,过去可能是追求做大蛋糕,但未来则是为了更好地分配蛋糕。金融行业今后的发展模式、运行机制、产品创新也都应考虑新因素。

首先,设计产品时要考虑从供给侧制约到需求侧制约的变化;其次,财政支出方向会发生变化,更倾向于民生、社会福利,这会影响到金融和财富管理;再次,市场主体本位从生产者、经营者到家庭的变化,也对金融业有很大启示。

最后,过去很多财富管理者主要聚焦于中等收入群体,未来中等收入群体在中国全体人口中占比还是比较小。在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我国的老年人、刚刚脱贫的农村人口、农民工等群体,都面临着从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的过程,这些群体应该成为金融和财富管理的对象和盈利来源。

编辑:孟俊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