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失37亿元!知名巨头宣布:将彻底关停

美股目前仍处于财报密集披露期,市场聚焦科技龙头第二季度业绩。继苹果之后,万亿芯片龙头、美国最大的芯片生产商英特尔(Intel)也交出成绩单,同比转盈为亏。

值得注意的是,英特尔在本次财报中正式宣布,将彻底关停(wind down)其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的傲腾(Optane)技术相关业务。英特尔于2015年正式推出该项高速储存技术,一经推出就被誉为“摩尔定律颠覆者”,此番关停,令人唏嘘。

 连年巨亏!傲腾业务将被彻底关停 

在交出了一份不太好看的二季度财报的同时,英特尔也终于在财报的角落位置确认,将逐步关停傲腾业务,并不再开发未来新产品。而在财报后的电话会上,英特尔表示,关停傲腾业务会产生5.59亿美元(约37亿元人民币)的减值。

此前有报道称,2020年傲腾业务的亏损就已经达到了5.76亿美元,估计2021年的亏损可能也有大概5.29亿美元。

(来源:英特尔2022Q2财报)

傲腾技术由3D XPoint内存介质、英特尔内存和存储控制器、英特尔互联IP和英特尔软件共同构成。其中,3D XPoint内存介质是傲腾技术的基石。而傲腾从曾被英特尔给予厚望的一代革命性内存业务/SSD到将被逐步关停,也不过七年时间。

(来源:Tomshardware)

事实上,傲腾业务的关停早有预兆,且英特尔似乎是“被迫”关停的。

自IMFT(IM Flash Technologies,英特尔美光合资半导体公司)解散之后,美光(Micron)成为了拥有3D XPoint的唯一生产工厂,但美光放弃了自己的3D XPoint计划,并于2021年底将工厂卖给了德州仪器,这使得英特尔没有办法生产傲腾所需的3D Xpoint芯片了,这意味着英特尔后续可能也会停止关于3D XPoint技术的进一步探索。

外媒报道称,英特尔的傲腾子品牌下有许多产品,包括傲腾内存、傲腾持久内存和傲腾 SSD,但此前该公司将所有产品都划分到了“傲腾内存业务”的范围,所以此次逐渐关闭的可能是整个傲腾部门,不仅仅是傲腾内存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据外媒统计,这已经是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变卖”的第六个非核心业务了。其他被出售的业务包括近期向埃隆·马斯克的兄弟出售无人机业务,以及向SK hynix出售固态硬盘存储部门(NANA和SSD)。据统计,这些交易可以使得英特尔获得15亿美元,并用于投资其核心业务领域。

根据财报,目前英特尔已经将未来的重点放在了基于CXL规范的产品上。Compute EXpress Link(CXL)是一种开放性的互联协议,能够让CPU与GPU、FPGA或其他加速器之间实现高速高效的互联,满足现今高性能异构计算的要求,并且提供更高的带宽及更好的内存一致性。

基辛格说,业内转向CXL架构是傲腾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

 财报“爆雷 

 盘后股价一度大跌超10% 

市场预计到英特尔二季度业绩会显著下滑,但未能预料到降幅能如此之大,且三季度的业绩指引甚至更差。

根据英特尔7月28日美股盘后发布的财报,其第二季度营收为153.21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96.31亿美元相比下降22%,远低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180亿美元;公司净亏损为4.54亿美元,去年同期的净利润为50.61亿美元;每股摊薄亏损为0.11美元,去年同期的每股摊薄收益为1.24美元。

财报数据显示,在截至7月2日的这一季度中,英特尔的收入同比下降了约22%。从Refinitiv的数据来看,英特尔本季度收入低于预期 14%,这是该公司1999年以来最差的季度收入。

(来源:英特尔2022Q2财报)

同时,该公司给出了最新的业绩指引,将今年全年的调整后营业收入指引大幅下调,从760亿美元降到650亿—680亿美元,降幅10.5%—14.5%,这一指引区间远低于市场预期的747.6亿美元。

市场此前已经预计到个人电脑销量的下滑将拖累英特尔的业绩,但该公司服务器芯片收入意外下降16%,进一步拖累了整体销售和利润。CEO基辛格表示,公司大部分亏损是由经济放缓造成的,但未能按时生产更好的产品也是造成亏损的原因。

基辛格认为,英特尔目前的订单水平低于终端市场对搭载英特尔芯片设备的消费量,这意味着一旦库存耗尽,销量会反弹。他同时称,公司不会放弃在改进制造技术、开发新产品和进入新市场追逐未来机遇方面投入巨资的计划。经济下滑和业绩紧缩将有助于该公司更具战略性地下大赌注,同时削减在不重要领域的投资。

但英特尔的首席财务官Zinsner则是在电话会上表示:“我们认为我们已经到了底部(bottom)”,他预计,涨价和四季度的季节性好转应该会帮助英特尔的毛利率回升到51%至53%。

业绩“爆雷”后,英特尔盘后股价一度大跌超10%,截至收稿,跌幅仍超8%,若按此跌幅计算,英特尔市值将下跌超130亿美元(约870亿人民币)。

来源:中国基金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张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