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智“半年考”,揽金4609.37亿元!成都如何释放投资吸引力?

近日,成都对外公布2022年上半年招商引智“成绩单”。228个链主和链属企业投资重大项目和高能级项目“抢滩登陆”,总投资4609.37亿元。其中,30亿元以上项目84个,同比增长154.55%,总投资3912.3亿元。招商引智迎来“半年考”,成都完成全年目标的63.33%。

重大项目接踵而至,成都吸引力何在?建圈强链成为“关键一招”。成都在年初就以建圈强链为引领,编列市重点项目900个,总投资25068亿元,同时确定全年招商引智目标。半年间,存量项目有序推进,新招引项目频频入“圈”。

招商引智与建圈强链同频共振,迈过上半年的时间关口,成都投资吸引力不减。就在7月26日,投资总额不低于60亿元的空中客车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在成都动工。攻坚三季度、冲刺下半年,成都的投资动能仍在释放。

1.png

打出一套“组合拳”

平均每天揽金25.6亿元

成都上半年收获的招商引智“成绩单”受多方面影响,目标驱动和营商环境因素不容忽视。今年初,成都启动促进招商引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重点瞄准先进智造和现代服务业产业领域招大引强。当时定下的目标是,通过招商引智,力争签约重大项目和高能级项目360个以上。

瞄准实现全年招商引智目标,成都推行“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产投基金、领军人才”协同配合的招商模式。在这一模式下,上半年成都梳理锁定171个各类公共平台、98支中介机构、113家产投基金,加快建立招商合作关系。整体看,上半年成都引入228个重大项目和高能级项目,相较全年目标,实现了“任务过半”。

“在招商过程中,投资基金能够发挥锦上添花的作用。”四川申万宏源长虹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副总裁蒋诗洪认为,投资基金通过资本助力的方式能够加速项目落地步伐,比如,一些“投引联动”的项目就直观凸显出基金的牵引效果,“相较贴息、补贴等方式,对重大项目而言,投资基金能够体现较大的灵活性和周期性,实现与项目长期成长,不过,招商引智是一项多维度的工作,每一个重大项目落地背后还涉及政策举措、营商环境、生产要素等各方面资源的综合匹配,本质上看,基金是其中的关键一环,而成都的招商模式集中了多方面的力量,有利于项目招引。”

经济向好的基本面不变,投资者的投资动力才足。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随着上半年“助企健康发展30条”和“稳增长40条”等惠及市场主体的举措实施,成都经济保持向好发展,进一步吸引重大项目入”圈“。

从城市投资“答卷”看,一季度“交卷”时,成都签约重大项目和高能级项目110个,总投资2492.63亿元。之后,这股投资动能持续释放,1-5月成都引进重大项目和高能级项目182个,总投资3378.54亿元。

超4000亿元的招商引智“成绩单”,意味着成都平均每天揽金约25.6亿元。成都全市招商工作格局中,一个新趋势正在凸显。据成都市投促局介绍,在招商环节,成都建立了市内跨区域联合招商成果共享机制,开展跨区域协同招商。

“成都上半年招商引智的表现很亮眼,通过‘建圈强链’这种生态化的思维方式抓产业,各类平台、机构、基金、人才等生态资源在发挥关键作用,高能级的项目和资金纷至沓来。”在长城战略咨询中级合伙人周涛看来,成都产业生态的能级越高,对项目的吸引力就愈强。

经济引擎集聚“绿色动能”

城市如何建“圈”与强“链”?

上半年成都引入228个重大项目和高能级项目,绿色低碳产业链项目达24个,占比最大。这一数据凸显成都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思路。

事实上,今年以来成都围绕城市空间、产业、交通、能源四大结构优化调整,先后出台了相应的行动方案及与之配套的政策措施,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一系列系统集成政策推动成都加快招引绿色低碳产业链项目,集聚经济发展“绿色动能”。

上半年,一个创新举措受到产业界关注。5月30日,成都市、攀枝花市、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协同推进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签署仪式举行,成都绿色低碳产业投资集团首次公开亮相,和其他市州签署了合作协议。相关业内人士分析,这是成都通过搭建专业平台操盘绿色低碳产业,后续举措值得期待。

推动产业建圈强链,成都正在拓宽“朋友圈”。6月14日,成都“牵手”四川发展,在生态环保、新能源等领域签署合作协议,涵盖32个项目,总金额超1200亿元。成德眉资四市已初步选出具有产业链整合力、供应链掌控力、创新链溢出力的链主企业 50 余家,打造以链主企业为中心、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随着成都与重庆签署的“1+5”合作协议落地见效,两地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的合作走深走实。

推动产业建圈强链能级,还需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成都市“十四五”绿色转型发展规划》已明确提及,加大项目支撑,形成重大项目库,强调了跨区域合作的重要性。对成都而言,推动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招是“牵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区。

“在‘双碳’目标导向下,许多城市都迈向绿色转型发展之路,成都与长三角地区虽在不同的区位环境下形成了各自的发展特色,但在许多产业领域有合作的空间,通过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加持,在新理念、新模式、新机遇的推动下,成都与长三角地区将更好地形成东西呼应、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北京荣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发展战略总监赵昊鹏分析,从产业细分领域看,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航空发动机、工业无人机及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成都与长三角有着广阔的优势互补空间,也有利于成都借助外部资源推动产业建圈强链。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宋嘉问

编辑 柴畅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