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二年度 “合肥最美退役军人”揭晓

  李伟(左)在工作中

  冯斌在工作中

  他们有的脱下戎装,走向山岗;有的回归地方,服务基层发展;有的深耕军校讲台三十七年,退休后仍坚持传播党的理论……七月二十九日,二〇二二年度“合肥市最美退役军人”发布活动顺利举办。今天,本报就带大家深入了解其中两位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的动人故事。

  ■人物一:李伟

  无论身在哪里 都要干一行、爱一行

  曾多次立功 退役后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

  47岁的李伟是合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处的一级主任科员。1993年入伍,2015年退役,在部队时,他荣立个人三等功6次、个人二等功1次,转业后,他获得合肥市残疾人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全省扶残助残先进个人。他用实际行动证明,无论身在哪里,都要干一行、爱一行。

  冲锋陷阵的“排头兵”武警

  2001年5月13日午夜,时任武警砀山县中队代理中队长的李伟突然接到命令,要去抓捕公安部挂牌的通缉犯王军。受领任务后,李伟火速带领突击组的同志扑向王军的藏身之处。在战友的掩护下,他和两名战友冲进楼房,刚到房间门口,就碰到通缉犯拿着枪出来。

  面对持枪的通缉犯,李伟没有丝毫犹豫,一个箭步猛扑上去,踢飞了王军手中的枪,并把他死死地按在墙角,从而成功抓获。因为抓捕犯人一事有保密措施,李伟的妻子起初并不知道这件事情。完成任务以后,李伟才告诉了她。“当时我知道对方有枪,心里很害怕。”妻子坦言。但在李伟看来,作为一名武警官兵,面对危险时,也要冲锋在前。

  2005年7月30日,灵璧县遭遇历史上罕见的特大龙卷风袭击,李伟又第一时间带队赶赴现场,展开抢险救灾。最终,他们成功营救出38名遇险群众和120名伤员,并将490多名受灾群众和价值60多万元的财产转移到安全地带。

  就业工作的“老黄牛”

  2015年1月,李伟从武警淮南支队参谋长的岗位上退役,被分配到合肥市人社局从事就业创业方面工作。

  李伟不断地学习就业政策理论知识,遇到有不理解的地方,就经常请教其他同事。“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开展业务工作,首先我自己肯定要把每项政策全部吃透”。“四进一促”是人社部门重要的活动品牌,以开展政策宣传和调研走访工作为主。接手工作后,李伟就经常到企业和社区走访,了解企业用工情况,掌握求职者的需求,并向他们介绍最新的国家就业保险等政策。

  去年,李伟组织了100个社区、10个产业园区、40所院校的“四进一促”活动,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就业创业政策知晓度和满意度都有了明显提高。同时,他还主动把联系方式提供给参会人员,方便他们在事后进行政策咨询。

  热心公益的“贴心人”

  在日常生活中,李伟也是一个热衷于公益事业的志愿者、贴心人。包河区的义城敬老院和长丰县的秋之韵养老院就是他常去的地方。每当逢年过节,李伟都会带着家人一同前去看望、慰问孤寡老人,给他们带去大米、粮油、衣物等生活必需品。

  他尤其关心里面的残疾老人身体情况,每次都要找他们聊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身体情况,有没有困难和需求,鼓励他们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地面对生活。“我常常告诉孩子,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对残疾孤寡老人等困难人群的关怀和问候。”李伟表示。

  之前,在疫情防控期间,李伟也积极响应号召,第一时间报名成为志愿者。在南淝河高速路口值勤期间,他克服诸多困难,任劳任怨,每天第一时间到岗,同时发挥部队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耐心为群众说明和解释相关政策要求。

  ■人物二:冯斌

  把美好青春献给军营、撒进土壤

  90后退役军人返乡创业 

       提供近300个就业岗位

  1990年出生的冯斌,是长丰县岗集镇桃山村人,也是今年最美退役军人名单中年纪最小的一位。18岁那年,他走入军营,服役于武警北京总队。2013年退役后,他曾有过短暂的迷茫期,后来看到家乡年轻人都奔向大城市打工,留守老人和儿童越来越多,他便涌起了返乡创业的激情。

  返乡创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对于刚退役不久,并且自打出生起就没有种过地的冯斌来说,想在农村这片土地上创业,真是一脸茫然。“也有人和我说过做农业有风险,但我认为,军人的意志战无不胜,只要努力事业总会成功。”之后,在一年时间内,冯斌先后去云南、浙江、江苏和阜阳等多地参观考察,最终确定了“薄壳山核桃(碧根果)”为自己的创业项目。

  2014年年底,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在桃山村正式创办了安徽丰景农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200余亩,开启了薄壳山核桃的种植之旅。“我和员工们一起吃、一起住,下田间、入地头,一起劳作、一起研究、一起创新,全面了解碧根果的生长习性,如何预防病虫害以及水肥缺失情况,并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学习现有技术。”

  8年的创业,在冯斌看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们先后总结出林农复种、以短养长的全新种植模式,实现了很多从零到一的突破。在他和工人们精心呵护下,第三年树就开始挂果,到去年已经收获鲜果4万斤,鲜果在网上一斤能卖到三四十元。目前,碧根果种植收入逐年增加,每年收入均在100万元以上。冯斌透露,现在有不少国内的碧根果加工企业找到他洽谈。

  提供近300个岗位

  增加农户收入

  考虑到薄壳山核桃生长周期长、收益慢、林下土地空置等因素,在种植上,冯斌采用了“林粮+林油+林蔬”的林下复种模式,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带来了短期收益。林农复种模式也为当地农户提供了就近就业的岗位,并在实际种植中得到了行业内的广泛认可,带动长丰县全县种植面积超8万亩。

  “种植小麦、油菜、玉米、高粱、大豆等大宗农作物,一年收入在100万元至120万元。”冯斌透露,效益好了,自然也不能忘记要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的初心。在经营上,冯斌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既让乡亲们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经营,也为乡亲们提供近300个就业岗位,带动基地农户超600户。每年年终,每亩土地村民能拿到600多元的分红,户均收入增加5万元。

  哪怕是上了年纪、干不动重活的农民,也能在冯斌这里找到修剪果树枝这种力所能及的活,一年下来,还能拿到几万元的工资。这种经营模式让乡亲既有土地分红又有工资,可以就近就业,腰包也渐渐鼓起来了。看到大家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冯斌也感受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创业价值。

  “树越长越大,后面套种的效益就低了,我准备搞树下养殖,养鹅、鸭、羊等。”冯斌介绍,下一步,他计划成立深加工工厂,推动产品多元化,发展乡村旅游,打造集采摘、娱乐、休闲、民宿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公司。

  合报全媒体记者 任海怡 通讯员 阳天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