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石礅能治痛经吗

近来,有些女性朋友夏天用坐石礅或趴石礅的方法治疗痛经的视频火了。为此,有读者致电本刊热线咨询这种做法靠不靠谱。为了解答读者的疑惑,记者采访了市中医院妇科主任刘春思。她说,按照中医理论,痛经称经行腹痛,凡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都在这一范畴。该病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或胞宫失于濡养。

刘春思介绍,中医痛经有多种分型:一是气滞血瘀型,主要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月经量比较少、行经不畅或者有血块排下之后疼痛减轻以及舌质紫暗或者有瘀点。二是寒凝血瘀型,主要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则减,月经后推、量少、有血块,并且面色青白、肢冷畏寒、舌苔白、脉比较沉紧。三是湿热瘀阻型,主要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有灼热感或是痛连腰骶,平时会伴有白带增多、小便黄、舌质红等。四是气血虚弱型,主要表现为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神疲乏力、舌质淡、脉无力等。五是肾气亏损型,主要表现为经期小腹绵绵作痛、月经量少、头晕、失眠、舌质淡红、脉沉细等。中医治疗痛经需要辨证论治,仅仅依靠夏天坐暴晒的石礅恐怕不行,还要防止晒伤或烫伤。如果想要缓解痛经的症状,可以敷热水袋或者喝生姜水、红糖水。

对于有些读者提到的坐石礅是否治宫寒的疑问,刘春思进一步解释,宫寒顾名思义是“子宫寒冷”,现在这种提法很盛行,但是在中医学的文献记载和正式的教科书及相关的中医妇科专著中都没有这一词条。按照目前人们的理解,广义的宫寒应是由于外来之寒邪或是人体脾肾阳虚所生之内寒停滞在女性胞宫,使胞宫的功能受损而发生的一系列疾病的统称。不过,中医典籍中虽然没有宫寒的说法,但暖宫的说法早已有之。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就有暖宫丸配方,主治冲任虚损、元阳不足出现的下焦久冷、月经不调、宫寒不孕等症。南宋医家杨士瀛的《仁斋直指方论》载有艾附暖宫丸配方以及南宋医家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载有白芷暖宫丸配方,都是在暖宫丸基础上加减得来的。同样,中医治疗宫寒也需要辨证论治,并且要内外调理,仅仅坐暴晒的石礅是不够的。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阎河 报道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