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入心中 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金融样板”

 让文明入心中 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金融样板”

任国才

夏夜七点,晚霞堆在远处,天空依然明亮。山东省青州市普通社区的广场上,村民坐着小凳,手里摇着蒲扇,一边谈天说地,一边等着好戏开场。这是山东青州农商银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公益讲堂开始前的场景。

近年来,青州农商银行以服务乡村振兴和践行金融兴市战略为己任,启动“金融+”实践模式,探索形成了一套以金融助推文明实践、以文明实践促进业务发展的普惠金融服务机制,全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金融样板”,把服务送到村头地头,把温暖送进群众心头。

“五个一”工程

丰富普惠金融服务内涵

该行创新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金融服务“五个一”工程,以“金融+阵地”“金融+志愿”“金融+文艺”“金融+德治”“金融+激励”为内核,健全一张“三级阵地”服务网络,打造一支专业高效服务队伍,推出一份新鲜多彩文化菜单、培育一批崇德向善的项目品牌、制定一揽子金融礼遇关爱政策。

该行充分利用行本部、各网点、行政村(社区)网点和人员优势,设立715处新时代文明实践金融服务站(所),“定时、定员、定点”开展沉浸式驻点服务,依托农金夜校、乡村戏台、农村舞台等载体,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政策普及、文明评定、关爱帮扶、文艺下乡等文明实践活动,讲好千村故事、弘扬传统美德,把大主题转化为小场景,送知识、送欢乐、送实惠,打造群众身边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银行,成功构建“10分钟新时代文明实践金融服务圈”,打通普惠金融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年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公益讲堂500场,2021年以来宣传群众超10万人次。

山东省级文明村——青州市黄楼街办迟家村村支书刘祥生说:“这几年,我们村打球健身的多了,打扑克搓麻将的少了;读书看报的多了,烧香迷信的少了;主动参与村里事情的多了,讲怪话发牢骚的少了。邻里关系越发和睦,村风村貌也有了很大提高。”

延伸“多元化”服务

彰显文明引领作用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群众尤其是年轻人转入城里创业谋生,融入城市社区成为“新市民”。

如何跟进做好服务,满足群众对多元化服务的需求?

该行在人员聚集多、基础金融服务相对薄弱的城市社区增设普惠金融服务站,创新了“金融+物业、市场管理方、城中村村委、社区服务中心、行业客户、厂(园)区”等多种合作形态,除基础金融服务外,还赋予文明宣讲、红色教育、反诈宣传等多项服务职能,真正打通了贴近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某小区物业是被省委宣传部、省住建厅联合认定的全省50家“齐鲁红色物业”之一,负责包靠服务的驼山路分理处与泰丰物业“红色连线”,携手打造“智慧物业”,融合党建政务、普惠金融、快递邮件、爱心服务等功能,建成以党建为引领、以金融为核心、以爱心服务为延伸的服务场景,为1700余户社区居民提供近在身边的金融服务,今年以来,已在城区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金融服务站41处。

科技赋能 无感授信

助力完善城市社会信用体系

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青州农商银行将“金融”与“信用”结合起来,于2021年在山东省内首推“以信用创评为基础、以金融科技为支撑、以文明实践为载体、以普惠金融为目标”的“无感授信”惠农利民服务模式。一年多来,群众对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满意度显著提升。截至今年6月末,完成青州全部1054个行政村和22个社区无感授信工作,共为全市28.6万居民授信173亿元,授信覆盖面达到91%,用信覆盖面超过20%。

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文明信用”工程,该行探索建立“村级积分管理制度”,运用人工智能将业务信息和道德信息进行标准化导入,为守信者授信,让有德者有得,量身打造“好家风模范贷”“文明商户贷”“志愿服务贷”“青年先锋贷”系列信用贷款,打好文明增信、积分管理、行为引导、倡树新风的“组合拳”,让文明信用变真金白银,增强群众的荣誉感、获得感,倡树“文明、诚信”的价值观。截至今年6月末,为2.5万名荣誉主体发放信用贷款37亿元。

“金融+新时代文明实践”普惠体系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认可和肯定,青州市政府连续两年将“无感授信”纳入综合考核体系,今年年初,助力青州市获评2021年度“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的成果更可知、可感、可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