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萃萃:一束芬芳洒万家

韩萃萃:一束芬芳万家

国宏


在广东省东莞市凤岗新年音乐会上,3000人齐唱《我和我的祖国》;在广场舞大赛上,2000人齐跳《我们都是追梦人》;在非遗传承结营仪式上,300名演员展示客家山歌、麒麟舞、粤曲的魅力;在全国红色讲解员大赛上,凤岗红色旅游让更多人了解……

作为一名文艺志愿者,韩萃萃在扎根基层的13年时间里,策划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用文艺践行“以精品奉献人民,以明德引领风尚”。

 

文艺志愿者讲党史

树品牌,打造特色精品文艺项目

上下翻飞的麒麟,欢快喜庆的客家山歌,亲子其乐融融地包着客家萝卜粄,这是韩萃萃在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纂香书室组织举办的“留莞过大年 凤岗是我家”活动,有160对留莞过年的家庭参与客家民俗的体验,了解凤岗客家年文化,为留莞过年的群众送去了温暖。

文艺志愿者们还创新举行街头艺术汇演,通过客家山歌、粤曲、吉他弹唱、小型交响乐、舞蹈、键盘音乐、古筝、架子鼓、志愿者专场等9场演出,用接地气的活动把艺术下沉到群众身边,表达梦圆小康的喜悦。

韩萃萃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大主题,策划了客家山歌、麒麟舞、粤曲、少儿舞蹈比赛、书画摄影展等品牌。

凤岗镇新年音乐会是东莞市镇街里第一个做交响音乐会的,韩萃萃把管弦乐人才聚集起来,传播高雅音乐。她还记得音乐会结束后,一位陌生人送了束花对她说:“谢谢你,让我们接触到高雅艺术。”

 

客家杯花舞

促传承,推动非遗文化活化利用

麒麟舞夏令营结营仪式上,一位学员家长代表说:“这次不仅学到了麒麟舞技法,韩老师还给我们讲了客家建筑,麒麟舞的起源,还学到了洪家拳,真的受益匪浅,这是真正的文化人。”

韩萃萃的文化传承课,学生总是听得津津有味,下课还会围着她好奇的问问题,客家山歌、麒麟、粤曲传承人公益夏令营品牌已成功举办5届。

凤岗镇是中国客家山歌之乡,客家山歌和麒麟舞是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宣传爱党爱国思想,是韩萃萃的一种创新。几年来,举办了唱支山歌给党听客家山歌会、麒麟贺新春、粤韵歌盛世等各类活动十几场。她还开展非遗项目申报,成功推荐一批省市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她还让客家山歌、粤曲志愿者走进全国4A景区龙凤山庄,让更多游客感受非遗文化。客家山歌创作基地被授予“东莞市重点文艺创作基地”,客家山歌进校园项目获得2019年莞脉传承非遗进校园十大示范案例。

 

童心筑梦

战疫情,以艺抗疫汇聚正能量

东莞疫情突如其来,韩萃萃接到宣传戴口罩的任务后,她用2个小时写出了一首客家山歌五句板《坚决打赢防疫战》。凤岗是客家镇,客家山歌是本土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这首歌一经推出,便通过视频和音频形式每天在全镇大街小巷广播。

韩萃萃还创作了《念好复工防疫经》、《一起苗苗苗》、《验核酸》、《积极抗疫验核酸》等客家山歌,助力全社会做核酸打疫苗,推进复工复产。为了响应政府“在家也是战斗”号召,韩萃萃录制了30期文艺教学视频,在“客侨文艺”公众号推出“跟着志愿者学文艺”栏目,每天发布一个教学视频。邀请书法美术志愿者创作50余幅作品,推出了《翰墨集众志 同心战疫情》专刊,邀请音乐家志愿者创作20余首抗疫歌曲,用艺术鼓舞人心。

 

留莞过大年 凤岗是我家

育人才,培养文艺骨干力量

在一场“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展演上,排练了半年的《感恩的心》特别引人注目,因为演员都来自残疾人康复中心。

每年,韩萃萃都组织文艺志愿者走进残联,为他们排练合唱,教授非洲鼓和古筝等简单乐器。韩萃萃在凤岗镇各社区设立5个“文艺之家”,为社区居民提供摄影、书画、舞蹈等课程,还组织成立文艺志愿者舞蹈队、旗袍队、合唱队,参加东莞市各类比赛,培养了一大批艺术骨干。

2020年文艺志愿者排练的《麒麟出盛世》获得广东省第六届麒麟舞大赛金奖,《山歌点赞共产党》获得东莞市委组织部“对党说说心里话”二等奖。她用文艺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和残疾人送去关爱和温暖。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韩萃萃用她的文化公益精神践行着社会责任,用文艺志愿活动温暖社区的每一个小家庭。


刊发于《社会与公益》杂志2022年第七期。

责任编辑:史策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