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亭的半世纪 温州“道德地标”红日亭的温暖故事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董凡)大榕树,红日亭,温州著名的“道德地标”。一粥一茶蕴含50年深情,一亭一城传播半世纪温暖。今年,红日亭迎来了自己的50岁生日,同时启动了50周年庆祝活动,以爱心传递“红日亭精神”,以善举传承人人慈善理念,持续擦亮温州“大爱城市、诚信社会、道德高地”的城市品牌。

  时光回转,1972年盛夏,一群居民出钱出力,在温州鹿城区华盖山下修建了一座水泥凉亭。亭子原本无名,因为每天可见红日冉冉升起,故取名“红日亭”。亭子建成后,五六位热心老人摆出煤炉和茶壶,开始烧制伏茶,供过往路人解渴祛暑,由此拉开了一段慈善传奇的序幕,“红日亭”下的善举也如冉冉红日般被温州人所熟记。

  半个世纪以来,红日亭下,从送“爱心茶”到“爱心粥”,从送二月二芥菜饭到清明节清明饼,再到端午节粽子、八月十五月饼、冬至汤圆、腊月初八腊八粥和新年年糕……爱心品种越来越丰富,志愿者队伍也扩展到70余人,自愿到红日亭送钱送物且不留姓名的市民更是络绎不绝。红日亭俨然成了温州慈善的“集散地”。

  如今,以红日亭为标志,已成为不仅提供伏茶热粥,更有社区服务、结对帮扶、应急救援、爱心驿站、军民共建等服务项目的温州“慈善地标”。从点到面,从个体到团体,从区域到全城,“红日亭精神”早已蔚然成风,呈现了公民道德建设的“温州现象”。红日亭也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学雷锋示范点”,被中央文明办誉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

  红日亭老志愿者说:“每天看到大人小孩排着队、拎着大壶小杯来喝茶,我们开心得都觉得自己年轻了许多!”“一想起第二天的安排,想着有这么多事情要干,整个人都会莫名兴奋起来!”“虽然煮了这么多粥,但是义务服务的我们从来都不私下吃一碗,大家都是自己解决了早饭才到亭里。”

  随着时间推移,温州如今已有大小3000多个伏茶点,如同3000多个“红日亭”,构成了一幅温州特色的“爱心伏茶地图”。乐善好施的义务“烧茶人”不计其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到“红日亭”的队伍,每逢周末,寒暑假,他们都不约而同相聚红日亭,做义工,传精神。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也加入到“红日亭爱心联盟”,汲取红日亭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温暖之州”的金色名片更加亮丽温馨,熠熠生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