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开颅为枕动脉和椎动脉搭桥 多次脑梗加脑出血患者摆脱“大脑危机”


本报记者 冯金灿 通讯员 李伟博

“主任,我精神头儿可好!谢谢你们!”近日,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五病区主任栗超跃查房时,接受河南省首例不用开颅后循环脑血管搭桥手术的患者老李向医护人员竖起大拇指,声音清晰有力。


从2018年开始,老李多次出现脑出血、脑梗。2022年4月,老李在工作时再次发病,走路不稳,视物不清,被就近送进当地医院抢救,采取保守溶栓治疗后效果不佳。2022年6月,小李带着父亲来到河南省人民医院。

看到老李的脑部磁共振片子,栗超跃心里为之一沉:患者一天都不能耽搁,必须马上住院。随着血管造影等相关检查结果出来,老李头部血管问题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右侧颈动脉已经堵塞98%。左侧椎基底动脉堵塞严重,影像检查已基本看不到血管,整个脑后循环长期缺血,随时会威胁脑干部位。左侧颈动脉发现有动脉瘤,是由于其他血管堵塞,这一条血管长期高压所致。

针对老李复杂的病情,脑血管病五病区专家团队制定了“一盘棋、分步走”的手术方案:先通过颈内动脉剥脱术取出斑块,解决右侧颈动脉严重堵塞的问题;通过血管搭桥,“南水北调”,解决椎动脉堵塞难题;血管瘤问题观察随访,必要时支架介入治疗。

但手术风险是显而易见的:颅内斑块取下后,血流恢复畅通,脑血管可能无法耐受冲击,会有脑出血的风险;大斑块取下后,可能会有小斑块松动,随动脉血流冲击脱落进入脑部,导致脑梗发作;做手术需要把全身血压降下来,而降血压会加剧后循环本就糟糕的血运状况,加剧脑缺血的程度。

幸运的是,首次手术很顺利,从老李颈动脉取下的斑块竟如成人拇指头肚那般大小!术后老李恢复得不错,术前短暂性脑缺血的症状消失了,一周左右就康复出院回家。

一个月后,老李一家如约而至。这次他们是要按照既定方案来做第二次手术,改善脑后循环的血管搭桥手术。治疗椎动脉狭窄,临床常用的手段是“介入手术和药物治疗”,而这次要对老李开展的“不开颅进行枕动脉和椎动脉搭桥”手术。因为解剖难度高、血管获取困难,这种手术在全国仅有少数几家顶尖医院开展,在河南尚属首例。


该手术需要在5分钟内完美分离出颞浅动脉。这对术者的解剖学知识和三维立体意识提出了超高要求。而在血管吻合阶段,受限于血管位置,医生必须通过狭而深的手术通道才能进行手术操作,从暴露血管到吻合,步步险象环生,稍有差池便功亏一篑。

最终,在手术团队的密切配合下,经过近4个小时奋战,手术获得成功!回到病房不久,老李就恢复了意识,第二天早上查房时已经能和医生对答如流了。

据栗超跃介绍,后循环搭桥技术可用于恢复脑组织供血,缓解脑缺血症状,让此类患者更早地恢复健康,而且大大降低了患者经济负担,免除长期服药之苦。此次手术也为我省治疗此类后循环缺血性疾病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