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勤原创丨文似看山不喜平,巧设悬念吊胃口

文似看山不喜平,巧设悬念吊胃口

——《情漫芦苇滩》佳作欣赏

文/张学勤

作者以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时代视角,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生活阅历,勤奋向上的生活姿态,疾恶如仇的社会责任感,奋笔疾书,笔下生活气息浓厚,每个人物丰满鲜活,每件事情有始有终的交代。显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对丑恶社会现象给予批判和鞭笞,每个人的所作所为都有因果归宿。这是一个爱党爱国高级知识分子的责任心使然。

读贤弟作品,先睹为快,内容丰富多彩,时间跨越几十年,让人耳目一新,甚是欣慰。作品主题鲜明,每个人都是那样有血有肉,个性鲜明,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读后余韵缭绕房间及繁华城市,乡村滩涂。那辽阔广袤的芦苇荡就在眼前,从浪漫荒滩野坡里引出的动人故事,动情,入心,付诸身心交融的视觉画面,让人久久思索,古酒飘香,余味在脑海缭绕不息,挥之不去!

讲故事,写文章,平铺直叙固然好,但是不能令人提精神。如果一波三折,跌宕生姿,吊足胃口,就能让人吃惊喝彩。佳作恰恰是这样的引人入胜、令人爱不释手的上等美文。

作品人物故事起伏跌宕,摇曳生姿的叙述,具备了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我读了上篇读下篇,酣畅淋漓,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同亲眼看到了作品里的每一个人物,解渴,过瘾!!余味无穷的后劲,着实令人赞叹不已。

“文似看山不喜平,文须错纵见意境”;“为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把写文章比作观山峰,雄峻高耸,奇势迭出,才会引人入胜。然而有的文章平铺直叙,罗列流水账,犹如白开水,虽然解渴,但是索然无味;有的坦坦荡荡如青石板,呆板,单调,降低了文章的可读性和引人入胜的奇特魅力。此文,异也。

你的佳作流畅的文字,动人的故事,没有一处是赘笔,前面的所有细节叙述都有深意,都是文章的有力垫铺,尤其是文章的激情段落的出现,所激起的光芒笼罩全文,所有的看似啰嗦的片段冉冉生辉;字里行间显现每个人物,生离死别,每个家庭的苦难熬煎,遇难成祥,升官发财和发家致富的经历,挖空心思,违法乱纪,蝇营狗苟,男欢女爱,每个人的形象跃然纸上。在他们身上展现了顽强拼搏,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一种精神,一个个难以言说的曲折经历,以及幸福家庭顺风顺水,其乐融融,和睦和谐的情怀让人动容,回味无穷。

文章除了数不清的亮点,从记叙文的角度而言,更在于叙述颇有波澜。作者在思想认识,思路结构,思维技巧等方面作了充分地思考。

巧设悬念,扣人心弦。悬念就是“揣摩下文,不知后事如何?”文中提出悬念而未决的矛盾,会引起读者的兴奋之情和强烈关注,内心涌起急欲解开谜底的强烈愿望,步步设防,谜底令人惊诧赞叹。

悬念的设置,较大的情景反差,突然地叙述截断,疑问反话,巧妙地误会矛盾交叉解开,峰回路转,张弛有度。文中适时穿插浓烈的,激烈的或者迥异的叙述,峰回路转,跌宕起伏,让人惊喜,惊讶,惊奇,惊叹的艺术效果,柳暗花明,陡生曲折,翻入另一重天地,张弛有度,虚实相生,出现让读者惊——奇——讶——诧——叹的心理感受,层层推进,从而抓住读者的心。

叙述的张弛相间,力避了平铺直叙,用故事情节的补叙,人物背景穿插,抑扬情绪渲染,也有空间转换方式,一会农村,一会城市,生活气息浓厚,鲜活真实,让文章更有吸引力。结尾余音袅袅,结尾对前面的铺垫掀起了叙述波澜。叙述的跌宕生姿,是对生活最精彩的艺术表现,让叙述起伏摇曳,让故事袅袅婷婷,让过程一波三折,体现作品的戏剧性和艺术性,从而体现了作品的可读性和审美魅力。

【作者简介】张学勤(男),济南市莱芜区高庄街道办事处沙埠村人,1946年3月生。1968年高中毕业后任中学教师,1970年后系莱芜县广播站、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大众日报业余通讯员。1977年高考,1982年大学毕业,职业中等学校副教授。藏书数千册,坚持读书、看报、学习、写作,在报刊网络媒体发表文章。2006年退休,学习新时代精神,坚持传播正能量,业余生活丰富多彩,乐在其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