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系列报道(一)金塔县:大漠戈壁铸就绿色传奇

胡杨,生则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在长达半个多世纪与风沙抗争的历程中,金塔县发扬“胡杨精神”,坚持不懈植树造林、防沙治沙,有效控制了土地沙化进程,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记者 苗佩轩:“我现在是在金塔沙漠胡杨林景区,在这里一棵棵胡杨傲然屹立,演绎着它坚韧执着的一生,而生长在这里的金塔人民也是传承了这种胡杨精神,一代领着一代干,一代接着一代干,把昔日的风沙口变成了现如今游人如织的沙漠胡杨林景区。”

   

金塔县地处蒙新荒漠和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县境内超过一半的土地都是沙漠化土地,是全国受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县市区之一。1958年6月成立的国营潮湖林场,是金塔第一个专业化的防沙治沙机构,半个多世纪以来,潮湖人始终把治沙造林、保护家园、改善生态环境当做自己毕生的事业和一生的追求。沙漠胡杨林景区,60年前,还是金塔县最大的风沙口之一,经过金塔人民年复一年的植树造林,曾经的戈壁荒滩已被数万亩的林地所覆盖。每年十月,这里的胡杨便换上迷人的金装,蓝天碧水、沙树共生的生态美景和油画般的金色胡杨,成为了金塔旅游的金字招牌。

金塔县潮湖林场第五任厂长  阎廷诗:“动员全厂的工人还有农民工,跑到那地方去栽树。有的时候风沙一起来,迷眼睛的不行。这地方水困难,我们栽下好多成林的地方,都大片大片的旱死了,年年非得种,不管怎么样,哪怕是井灌也好,上面定下的任务非得完成。这以后形势变得好多了,我就觉得水给的多,沙窝地方只要有水树就能活。”

今年58岁的张宗林就是标准的“林二代”,他的父亲是潮湖林场第一批职工,从小目睹父辈种树治沙的他,工作后也随父亲的脚步,走上了治沙之路。

金塔县潮湖林场职工 张宗林::“从我毕业以后,我就分配到潮湖林场,我来以后看到这一片绿油油的树木还有草,刮风的时候风沙也越来越小,自己也对树木上还有草的管护上有了兴趣。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加上国家的大力扶持,潮湖林场的变化也是很大的。”


   

几十年如一日,凭借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金塔县干部群众硬是在戈壁荒滩栽植下了8万多亩地的林带,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满目荒凉成往昔,青山绿水今犹在。当时为防风固沙栽植的一棵棵胡杨树,如今已成为金塔县生态旅游产业中的一张靓丽名片,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金塔大地转变为生动实践。如今的胡杨林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2000万元。

平凉游客 田岁政:“胡杨林风景确实挺好,我这是第二次,上一次是5年前来的,两次的感受不一样,上一次是10月份来的,树叶也黄了,看起来确实漂亮,这次是漫山绿油油的,确实也很好。”

金塔胡杨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建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省市县各级关于加快文化旅游发展的一系列战略措施,依托航天文化思路、胡杨品牌创建,深度挖掘整合优势资源,努力把金塔沙漠胡杨林景区打造成国家5A级景区,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十三五”以来,金塔县新建农田防护林692.5公里、绿色通道485.7公里,义务植树342.5万株,全县林地面积累计达到143万亩,35%的移动沙丘得到基本控制,18个危害最严重的风沙口得到有效治理,为经济社会发展储备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2022年,金塔县将积极争取华为公益造林项目、中国绿化基金会蚂蚁森林公益造林项目,围绕重点风沙沿线和沙化土地治理,完成规模化治沙造林7万亩,封沙育林2.5万亩,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面积18.075万亩,让绿色传奇在金塔大地延伸。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