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子面子”全都有!老旧小区改造助推“古城新貌”

古城南路东、西小区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有近50年楼龄,存在建筑面貌陈旧、配套设施老化、公共服务缺项等突出问题。为满足民众需求,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2019年被列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改造涉及楼宇29栋,建筑面积9.95万平方米。

古城南路东、西小区区位图

实施成效

2021年5月,小区改造项目正式完工。古城街道按照属地管理责任,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具体举措,协同居委会、物业方和施工方组成调研小组,对居民进行“地毯式”入户调研,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精准对接群众所盼、群众所需,取得了如下成效:

居民家中改造后的PVC管道

完成了小区上下水改造工程,解决了老旧管线存在的跑冒滴漏及堵塞问题;补充完善了社区配套服务功能,院区增加便民座椅98个,晾衣架101个,适老化无障碍设施14处;规划车位416个,按照共享停车模式管理,改善停车难。走进改造后的古城南路社区,环境干净整洁,路面平整宽敞,楼前有花园,窗前能见绿,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古城南路小区楼本体及架空线改造后

作为“区企合作”改造项目之一,首开集团充分发挥国企担当,出资对燃气管线及自行车棚进行改造,新增充电插头140个,满足充电需求,降低入户充电的危险概率。同时根据居民需求,利用低效资源规划了“24集便民生鲜超市”“主食厨房”“养老驿站”,切实解决居民的日常物资采购、用餐、老年人社区养老等问题。

自行车棚完成改造

改造后,首华物业按照一级服务标准为小区提供相关服务,通过“先尝后买”方式培育居民“受益付费”意识。截至2021年底,实现物业费收费率53.35%,彻底走出了“零物业费”的时代,为老旧小区物业服务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经验

依托“区企合作”的平台机制,形成了“区企合作给政策、街道专班定方案、社区两委做推动、项目经理抓执行、区域管家精服务、各层各级有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打造“党政企社民五位一体”社区治理共同体的首开模式,通过党建引领、政府赋能、国企担当、社会参与、居民协商,探索出老旧小区改造的长效机制。

改建一新的古城南路小区

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发挥组织保障作用

构建起“老旧小区改造临时党支部+物业管理委员会+物业公司”的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党建引领下的居委会、物管会、物业服务企业共同参与的小区共治机制。

园区路面及停车改造前

园区路面及停车改造后

成立项目工作专班,完善协调推进机制

建立合作推进工作机制,成立综改指挥部,各方一起摸问题、想办法、出对策,有效解决推进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制定改造明细图,深入互动交流

根据居民意愿制定了改造明细图,以四种颜色区分改造情况,分别以红色代表同意改造,蓝色代表正在改造中,绿色代表改造完成,黑色代表不同意改造,通过深入的互动交流,将政策传达至每一户居民,形成思想上的统一,为完成上下水改造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南路东社区上下水改造率高达84%,南路西社区上下水改造率高达82%。

创新“区域管家”模式,规范小区物业服务

转变传统物业服务思路,注重物业服务品质提升,形成以居民感受为中心的管家式服务理念,厘清“区域管家”的职能定位,由“只懂技术”“接诉才办”转变为“多能合一、主动作为、未诉先办”,提升了服务的及时性和满意率。

小区绿化及居民活动场所改造前

小区绿化及居民活动场所改造后

强化建管合一,打造智慧社区

通过增加智慧设备实现小区安全监控、5G覆盖、环境监测、应急提醒、宣传广告、一键求助等多元化功能。逐步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建立物业管理数据一体化平台,全方位升级打造智慧平台,让物业管理工作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加强垃圾分类管理,打造社区绿色生活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后,社区内建立再生资源回收仓,通过“首开社区回收管家小程序”实现再生资源换积分,积分换购物业费、社区服务、生活用品等,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分类的积极性,提升垃圾分类管理成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