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热热热!三伏天如何优雅地旅行?

热+1

热+1

热+1

热+1

今年上海气温已达百年最高

妆花了,人化了

娃子吵着出去玩,老母亲已经热晕在公园

……

三伏天如何优雅地旅游?

当然是要在空调屋里抱着西瓜云游全国!

译文君特奉上旅游指南,

在酷暑也能看世界!

[旋转吧,my phone]

庭园庙宇·皇陵石窟

  北  巍峨开阔

 北 京 站

#1 Summer Palace  颐和园 

Location:Beijing

Area:293 hectares

First built:In 1750, Qing Dynasty

建议出行时间:9月-10月

(向下滑动)

颐和园是当今中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公园。它主要由60米高的长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占了公园的近四分之三。这里还拥有总共3550多座中国古代经典建筑,如宫殿、亭子、塔楼、水榭、平台、桥梁、长廊和庭院。

近观一景可感受浩荡秀丽,而从一张手绘图可鸟瞰颐和园全貌,可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山 西 站

#2 The Hanging Temple 悬空寺

Location:Datong City, Shanxi Province

First built:386-534 AD, late Northern Wei Dynasty

建议出行时间:4月-10月

(向下滑动)

悬空寺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建筑极具特色,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悬空寺建在离地面60至90米高的地方,如临深渊的险峻背后,其实藏着更多的细节。它的位置是精心选择的,完全坐落于一半嵌入悬崖的横梁上。建筑师们首先在悬崖的岩石上凿出一些洞,然后将粗壮的梁柱打入洞中。每根梁的一端都预先埋设了一个木楔子,其大小适中,并不会阻碍横梁入洞。当梁被打入洞中并即将到达终点时,木楔受压嵌入梁中,将其撑开牢牢顶住四周岩石,犹如一个巨大的膨胀螺栓。这为寺庙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写道:“中国的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融合为一体,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奇特的艺术,在世界上是罕见的,通过这次参观游览,才真正看到这个古老民族的灿烂文化艺术和文明历史。悬空寺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傲。”

陕 西 站

#3 Mausoleum of Emperor Qin Shi Huang 秦皇陵

Location:Xi'an, Shannxi Province

Area: 56 square kilometers

First built:In 246 BC, Qin  Dynasty

建议出行时间:四季均可,春秋为宜

(向下滑动)

除了建造宏伟的宫殿外,几乎所有的中国皇帝都在自己的陵墓上花费了大量的钱财,按照他们心中所想来布满陵墓,以确保来世和现在一样富足。

秦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的陵寝,南依骊山,北临渭水之滨。

陵园分为四个层次,即地下宫城(地宫)为核心部位,其它依次为内城、外城和外城以外,可谓结构完整又主次分明。

陵园的核心是地宫。秦陵地宫位于内城南半部的封土之下,相当于秦始皇生前的“宫城”。

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艺术手法细腻、明快,手势、脸部表情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显示出泥塑艺术的顶峰,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甘 肃 站

#4 Mogao Grottoes 莫高窟

Location:Dunhuang, Gansu  Province

Stretching: 1,680 meters from south to north 

First built:In the 4th century AD

建议出行时间:4月-10月

(向下滑动)

莫高窟坐落于河西走廊的西部尽头的敦煌。现有洞窟735个,彩塑2400余尊,是中国石窟艺术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在石窟艺术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九层楼是第96窟窟外木构建筑之俗称,是敦煌石窟第一大窟,建于初唐。洞窟直通崖顶,高40米,窟外有九层木构建筑,高45米。窟内徒壁无画,依崖塑敦煌石窟中最大塑像的弥勒佛像。

石窟建筑形式有特定的名称,根据不同时期的宗教仪轨、世俗信仰的要求、民族审美观,并结合当地岩石质地因时、因地制宜发展演变而成。比如图中所示:中心塔柱窟、涅槃窟等。

园林水榭·船厅漏窗

  南  曲径通幽

·

·

·

(插图均出自《中国古建筑及其故事》英文版)

在7000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劳动人民创造出了独特的建筑结构、建筑技巧及建筑哲学。中国建筑之美无与伦比,而其精髓往往透过砖瓦,隐藏在历史故事之中。

只从图片看到或是拍照打卡还远远不够。

译文君建议大家等到三伏之后,趁清爽时节,做好功课,亲临现场,细细品味,感受中国历史建筑的魅力,让出行不再是走马观花。

《中国古建筑及其故事》

(英文版)

Stories of Ancient Chinese Architecture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