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不停 行走不止 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小学:以“走读”开启学子坚实人生

 以学校为中心寻访周边各年代小区建筑,感受家乡变迁;探究火神山医院建造的速度与科技,领略祖国的强大;拜访家门口的“最美邻居”,思考规划未来社区建设……这是来自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小学的孩子们几个月下来的点滴足迹。除了简单的参观和记录,孩子们还将在寻访结束后以项目汇报的形式对外展示,将调研结果汇总成册,实现完整的项目式学习过程。

孩子们的这种项目式学习,被称作“走读东城”,属于该校坚持实践了整整7年的校本特色课程。而在今年上城区发布“走读新上城”系列主题活动后,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小学(下称东小)学子更是以在校习得的“走读经验”和“项目式学习锦囊”带给了校长王红霞不少欣喜:“‘走读新上城’系列活动对于我们学校的孩子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因为他们从踏入校门的那刻起,‘走读’的种子就已生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智慧也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一生。”

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小学校长 王红霞

走读东城 遍及杭州

行走中厚植家国情怀

“老师,这个古海塘遗址是真的不是仿制的吗?”“宋代就有如此了不起的筑塘技艺,古人好有智慧!”前不久在杭州市海塘遗址博物馆里,东小的同学们边参观边提问,不时发出赞叹之声。

海塘遗址博物馆距离东小不远,是该校学子常来常新的一个地方。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看到“塘筑千年”,从土塘,到竹笼石塘,到柴塘,到石塘,到鱼鳞大塘,海塘的修建经历了历朝历代人们的心血和努力。

“它带给学生的不仅是规模宏伟、构筑精巧的历史遗迹,更让他们感受到数百年前劳动人民修塘筑堤、屡建屡毁、屡毁屡建的不屈不挠的同大自然作斗争的精神,使他们将这份深植于脚下土地的海塘精神不断传承下去。”王红霞校长说。

结合地域文化,开发校本特色课程,这是该校“走读东城”系列课程的首选路径。王红霞告诉记者:“无论是‘走读新上城’还是学校原有的‘走读东城’,我们都希望带学生赓续红色根脉,守护文化根脉,培养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于是,在目标体系引领下,“走读东城”课程以综合实践、道德与法治、《中小学德育指导纲要》为纲,根据学生年龄段特点,分别开设了一年级走读校园、二年级走读家庭、三年级走读社区、四年级走读企业、五年级走读基地、六年级走读大学课程内容,通过任务驱动、“走读”感受、实践探究、设计创作等学习方式,将课堂搬到校外,实现学习无边界、成长无边界。

校社融通 多方共育

为孩子们的坚实人生开路

在东小众多的“走读”活动中,走读知名企业无疑是孩子们最喜爱的项目之一。过去几年间,他们在老师带领下,走进万事利丝绸,由一只蚕说起,寻找杭州的城市文化底蕴;走进全球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公司——下沙康师傅有限公司,在超现代化的工业产区中体验别样童年;走进西子奥的斯电梯,于精密检测和高尖端技术中领略祖国科技力量。

的确,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积极作用,建构起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互动关系,才能形成家庭启蒙教育、学校奠基教育和社会拓展教育方向相同、要求一致、力量相聚、协同影响的教育合力。而坐落于杭州城东的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小学则更是将本土资源的教育化发挥到了极致,海塘博物馆、清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高科技资源的钱塘智慧城、九堡街道及下属各社区等,全部成为了“走读东城”课程的重要资源。

“通过对‘走读东城’课程的实施,建构开放的学习方式,我们充分吸纳了家长、社区工作人员、社会团体、知名企业家、大学教授、场馆基地的指导员等优秀人力资源,而通过课程的实施,则开阔了师生、家长的眼界,更新教育思想,形成更好的教育合力,真正助力区域内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给每个孩子以最坚实的人生起步。”王红霞如是说。

记者 曲飒飒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