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故事村的美好嬗变

特约记者张家国   通讯员陈珊  宋冰

清晨,记者从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城镇中心向西北方向行进12公里,没多久就来到了一个青山连绵、溪水清澈的小村庄。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没有工业的污染,而是一个充满奇趣魅力的中国民间故事村。它吸引了大批中外民俗专家、学者和募名而来的旅游观光者来这里听故事。它,就是六里坪镇伍家沟村。

近年来,伍家沟村围绕乡村振兴美丽传统村落建设新目标,因地制宜,综合规划,保护非遗,提升品位,乡村振兴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用一份"村美、业强、人和、民富"的答卷,诠释出美丽乡村建设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

科学规划布局优

伍家沟村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故事”和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发源地。2006年6月,伍家沟村民间故事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2001年4月被中国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故事村"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20年入列湖北省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建设项目。

由于伍家沟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村落,许多专家学者建议村民将农舍保留原有风貌为主,因此伍家沟村在改善村容村貌,整治生态环境时,坚持以“修旧如旧"为原则进行改善。

伍家沟故事种类齐全,内容丰富。分神话、传说、寓言、童话、笑话、历史人物、武当民歌等类别。目前,伍家沟已发现民间故事1000多个,民歌千余首。已出版《伍家沟民间故事集》一、二、三集,共120万字。在民间故事方面,伍家沟与河北耿村齐名,民间文艺界称之为“北有耿村,南有伍家沟"。

1989年,《伍家沟村民间故事集》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首批出版。1991年,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用43种语言向全世界广播“武当山下故事村"的文艺新闻节目。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伍家沟进行全面考察并摄制了伍家沟村的纪录片对世界传播发行,让伍家沟村民间故事走向世界各地。

村容整洁环境美

为了把厚重的历史记忆、典藏的民间故事、原生态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该村以创建传统村落名录项目为契机,在建设传统村落中突出传统文化特色,以人民利益为导向,结合乡村振兴未来战略发展,科学统筹推进,投入项目资金300万元,实施传统村落风貌改造,带动乡村农旅融合的快速发展。

全村按照特色村落的标准进行旧貌改造,政府统一刷漆、更瓦,做外墙、砌檐。原来杂乱无章的厕所、猪圈、牛舍统一规划在僻静之处,进村道路两旁统一新建非遗文化墙、非遗传承人纪念亭、荷花园古栈道、故事堂小景园、古双寨战国牌标、非遗传承人传习所。农户围墙用半空半瓦古石磨瓦石装饰围合,黑瓦灰墙错落有致。古寨、古宅、古树、古井、古磨随处可见,形成"天人合一”的情境,勾起老人们对过往的回忆,也让沉浸在现代生活的年轻人勾起几许沧桑乡愁。

现在的伍家沟村着力打造民间文化生态旅游区、影视剧拍摄景园和网红打卡目的地,将传承非物质文化与现代文化传媒有机结合,将古村落与乡村振兴战略实践同步,让失去了"乡愁"的乡村重新找到"魂",建成古朴美丽的故事村。

产业富民生活甜

故事带产业,产业促新村,产村互动相融,农旅文融合结硕果。随着讲故事的老人已过世不少,现代会讲故事的也都到了花甲之年,年轻人出山务工经商,有人说伍家沟村如今渐渐沉寂了,传承人有些青黄不接了。在伍家沟村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能人回归"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毕业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葛金波第一个被组织召回,接着伍顺兴、吴娟相继回村进入村两委会后备年轻干部队列,新鲜血液的注入,让伍家沟村再次唤发青春,葛金波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仼后,把产业发展放在保护非遗的首要位置,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大产业开发,鼓励返乡能人投资养殖业,争取项目投入,激活农村各种有效资源、资产、资金,推进美丽乡村产业的特色化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多元化拓展,努力实现“让讲故事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故事村,古老是其形,动听是其神。下一步,村里将定期举办故事会,不仅促进了民间故事的传承,而且有效遏止了赌博、迷信等不良风气的滋生。村里每年都要评选“十好文明户”“十佳好媳妇”“最美卫生户”“最美故事人”等,每逢教师节、母亲节、重阳节、儿童节等节日,村里都要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庆祝,对困难故事传承人进行慰问,营造出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