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台县策达雅乡——党建引领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同向推进

(刘斌)“现在天蓝了、沙少了、收入也增加了,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舒坦。”村民玛伊热·麦麦提高兴地说道。

走进轮台县策大雅乡多斯麦提村,屹立的胡杨熠熠生辉,新种的青杨郁郁葱葱,成片的白杏林下苞谷、苜蓿、恰玛古等农作物正在茁壮生长,清澈的小渠旁偶尔可见黄羊、野兔、苍鹭等野生动物饮水嬉戏,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画卷跃然纸上。


近年来,轮台县策大雅乡多斯麦提村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青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党建带群团的发展方式,制定了一套“绿化+特色+副产”的发展模式,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生态宜居、产业致富的发展道路。

因情施策改善生态环境

“想不到盐碱地上也能种活青杨,而且长势还挺好,看着就舒心。”农民党员图荪·阿西木告诉我们,以前这些地里仅有三三两两几个草块,一遇到大风天就飞沙走石,一出门就是满嘴沙、一身泥,群众为此遭了不少罪。

“盐碱地不是不治之症,但想要治理好,党支部的引领是关键。”多斯麦提村党支部书记李青介绍说。为了改善盐碱地面貌,村里专程派人进城请来林业专家,实地指导制定一套可操作强的治理方案,在村党支部牵头抓总的引领下,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凝聚带领群众把党旗插到盐碱地上。

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土质结构,多斯麦提村党支部决定种植海棠、泡桐、青杨等长势快、耐盐碱、抗寒耐旱的树种,带领群众采取挖排碱渠、施有机肥的方式改善土壤土质,安排干部分区划片开展涂愈合剂、喷杀虫药等后期管护工作,有效化解了干旱、盐碱、病害难题。目前,多斯麦提村新种的117亩林带成活率达85%以上,全村人居环境、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

生态环境宜居了,多斯麦提村党支部又将振兴乡村产业提上了议程。

“乡亲们种的白杏甜而不腻、果香四溢,口感品相都比其他地方好不少,发展白杏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多斯麦提村党支部委员阿卜拉江·如则表示,随着近年快递运输行业高速发展和群众生活质量水平日益提升,白杏销售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

以前村民们种植的杏树品类较杂,毛杏、油杏等树种结出的杏子市场需求、经济效益较白杏明显偏低,为了提升村民收入、推进产业发展,多斯麦提村党支部号召村中种植能手成立杏子合作社,并组织合作社成员系统学习杏树嫁接、管护技术,通过嫁接技术成功帮助村民实现460余亩杂杏到白杏的转变,在合作社的帮助带领下,白杏产业渐成规模。

“产量上来了,销路又成了新问题。”轮台县纪委监委驻多斯麦提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艾合买提·沙依木介绍道,为了解决白杏销路问题,多斯买提村党支部决定多措并举,首先以提供免费住所和收购点方式吸引外来客商入村收购,畅通线下销路,其次通过培育本土“网红”、招揽“流量”主播直播带货形式,开辟线上渠道,然后发展白杏加工产业,运用村集体资金兴建杏子烘干房5座,用于杏干、杏仁等杏产品加工,最后培育白杏文化,通过举办杏花节、讲解“杏”故事等节目,开辟旅游产业、打响白杏品牌。今年,多斯麦提村仅鲜杏产值就达到275吨412.5万元,白杏产业链产生经济效益520余万元。


因势利导发展林下经济

“看着杏林下的大片土地,我觉得怪可惜的,能不能再种点别的呢?”农户居麦·吐尔迪认为,单纯种植杏树,土地的利用率和附加值较低,经济效益还没能达到最大化。

“我到居麦家入户时,他的想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多斯买提村党支部副书记亚森·买买提力认真地说道。多斯买提村党支部在集体讨论后觉得可行较高,并初步确定以种植经济效益较高的棉花、恰玛古和日常需求较多的小麦、苞谷等农作物为主,在居麦·吐尔迪和村干部家杏林下进行试点。

一年下来,套种、间接作物试点工作产生的经济效益显著,试点杏林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村民们看到了甜头,纷纷主动到试点户家中取经,并进一步衍生出果园鸡、果园鹅等多种林下产品,村民收入进一步得到提升。


“乡村建设离不开党建引领,生态宜居是基础,产业发展是核心,资源配置是关键。”策大雅乡党委书记聂鹏飞表示,策大雅乡将立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总要求,不断把制约因素转化成发展机遇,持续探索推进盐碱地、戈壁滩治理效能,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全乡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帮助农村产业升级升值,用心用力用情同群众一道建设生态宜居、繁荣富饶的新农村。

来源:轮台县策达雅乡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