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分热,发一分光——青岛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张玲

扎着简单马尾,戴着棕边眼镜,说话轻言细语,随时都保持警察特有的干净利落,这便是张玲,青岛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因为支教,她和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寨塘村结下深厚情谊。

离开321国道,汽车小心翼翼地行驶在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悬崖的盘山泥石路上。一道道急弯、一个个陡坡,对于第一次走进大山的张玲来说,甚为惊险。颠簸了近2个小时,汽车来到白云山半山腰,寨塘村的标示牌映入眼帘。

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县寨塘村

支教之路并不容易。尽管张玲在来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到来之后的不适感依然明显。一张床、一张书桌、一把椅子、一口锅,这就是宿舍的全部“家当”。大山里的蚊子尤其狠毒,稍不留神被咬上一口,便瘙痒难忍,甚至红肿发炎。

更超出张玲心里预期的是孩子们的学习成绩。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寨塘村小学的学习成绩很不乐观,尤其是英语,在全乡21所学校排名靠后,个别学生甚至连26个英文字母都还认不完整……就这样,张玲接手了三、四年级的英语教学任务。

张玲正在上英语课

“把知识和希望带进来,把梦想和力量送出去,这就是我来到这里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张玲发现了一些问题:课堂上,孩子一个比一个拘谨,课下却比较调皮,有的孩子刻意似的和老师保持着距离……为了尽快摸清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特点,张玲尽可能的找机会融入到孩子们的“小圈子”中,课后一起聊天、一起游戏,到他们的家里看看……也是在一番入户走访中,张玲知晓了很多家庭的心酸不易,看到了孩子们背后的付出和努力。贾思美就是其中一个。

张玲与孩子们做游戏

贾思美是张玲三年级班上的一个小女生,课上沉默寡言、不爱回答问题,课下也不愿与人交流,学习成绩一直处在班级末尾,张玲三番五次给她指出作业上的问题,不但没有改善,还开始有意无意的“躲”着张玲。这让张玲有些不解,便决定到她家里看看。

沿着泥泞小路徒步走约10分钟便来到了贾思美家里。破旧的吊脚楼里空荡无物,半吊着的灯泡摇摇欲坠,散发着昏暗的光。

张玲到贾思美家中家访

贾思美从小就失去了妈妈,爸爸常年在外地打工,平时只能跟着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生活。特殊的家庭状况使得贾思美从小就胆小内向、敏感爱哭,遇到问题不敢问老师、不敢问同学,爷爷奶奶也不能辅导她,以致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得知贾思美的情况后,张玲的鼻子一阵酸楚。

张玲和贾思美一起绘制板报

“思美,可以和张老师做朋友吗?”从那以后,张玲便给予了贾思美更多的关爱。课余时间,帮助贾思美查缺补漏;发现贾思美头发乱了,给她扎起漂亮小辫;贾思美感冒了,便带到办公室倒上一杯温水……没过多久,贾思美就敞开了心扉,上课发言积极了,和同学们也有说有笑,学习成绩有了飞跃式提升。英语期中成绩从原来的70多分一下提高到了98分,成了班里的学习佼佼者。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都应该被鼓励,他们是我们的未来。”班里有个同学调皮捣蛋爱打架,但是正义感强,张玲就让他做纪律委员,告诉他“管好别人首先要做好自己”;有个同学患有先天性疾病无法到校上课,但对知识充满渴望,张玲就每周往返80多公里到学生的异地安置房里给他辅导功课……

与此同时,张玲也积极发挥着她的英语专业优势,探索创立了“玲音悦耳”、“FAST” 等教学法,引入情景教学,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着孩子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经过不懈努力,张玲教授的两个班级英语成绩从全乡排名末尾跃升至两个“全乡第一”。

张玲与孩子们合影

期末,张玲无意间得知了班里一个学生的“小心愿”:希望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新书包,不再用哥哥姐姐们剩下的。张玲悄悄记在心里,并默默收集着学生们的“心愿清单”。经过一个暑期多方争取,山东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为学校援建了图书室,驻地爱心企业和公益基金会出资35万余捐赠了“开学大礼包”、设立了50个奖学金名额。

山东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开展助学活动

扶智不忘扶志,张玲既当支教老师,又当扶贫干部。

“张老师,我们这里的茶叶质量很好哩,您有文化,能不能帮忙出出招,帮我们把这里的茶叶推广出去?”寨塘村地处深山、交通闭塞,产业发展单一落后,茶叶是当地种植的主要作物,也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面对村民求助,张玲应道:“我来想办法!”

张玲向村委了解村产业发展情况

课余时间,张玲就给驻地的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打电话,向他们推介寨塘村的农产品和茶叶。

“呦,张老师还带起货来了!”大家嘴上开着玩笑,心里已经做好了决定。

近30万元的茶叶销售收入稳稳地装进了当地村民的口袋。张玲觉得还不够,牵头驻地茶企与寨塘村茶厂建立了协作机制,在茶树种植、茶园管理、茶叶加工制作和生产销售等方面给予技术和资金支持,村民茶青收购价格幅度因此每斤提升了近10%,仅此一项就使每户村民每年增收近万元。

广西三江侗族特产“三江红茶”

帮销茶叶的过程中,张玲了解到村里的“中草药种植基地”产业发展项目因受技术、资金等因素影响,苦无进展。于是,张玲请来了市里的中草药种植种苗专家前来“把脉”,详细了解了中草药种植过程中的“疑难杂症”和发展前景。紧接着,张玲便向单位汇报了情况,经过一系列的调研论证,争取了项目资金投入20余万元。之后,张玲便开始发动村民自筹土地进行试点。

张玲到村民家中介绍中草药种植前景

“我们不熟悉,赔钱了怎么办?”村民们并不买账。

“挨家挨户都走遍了。”张玲笑着叹了一口气。“没办法,那就再一个一个上门找!”张玲一次又一次地走家串户,一遍又一遍地跟村民们讲前景、算收益。

“我是觉得张老师不会错咯,看着这个人大老远跑来这里教书,还把我儿子教这么好,让我们种中草药,肯定不会骗我们哩!”

“对,我相信张老师。”磨了好几天嘴皮子的张玲,终于说服了5户村民自筹了10亩土地建成了中草药种植基地。

中草药种植基地

后来,中草药种植规模越发壮大,逐渐发展成中草药种销合作社,土地扩增至50多亩、20余户村民参与,每户村民每年可增收约5万余元。

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县寨塘村一角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如今,已经归建的张玲因割舍不下与寨塘村的情谊,请缨担任“乡村振兴联络员”,成立“张玲助学队”,继续在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发光发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