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背着那书包上学堂

——“俺村.俺娘”系列之三十一

□ 李东红

“小呀么小儿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那先生骂我懒呐,没有学问哦无脸见爹娘……“

这首叫《读书郎》的儿歌想必很多人耳熟能详,那纯洁的歌词、欢快的乐曲,曾唤醒过多少人的美好回忆。

“背着那书包上学堂”。说起书包,我想起了用过的书包,虽然书包已经不在,但记忆还在,并且至今仍然珍藏着。

我上的小学就在我们村里。那个时候,镇上的商店里还没有卖书包,不像现在,啥样的书包都有。

开学的前一个星期,娘从镇上买回来一块布,我记得很清楚,是浅蓝色的。吃过午饭,娘就坐在大门底下,裁剪那块布,然后,用针认真缝着。当时,我不知道娘在做啥,过了两天,才知道是在给我做书包。

那天,我正在院子里玩耍,娘把我叫到跟前,“来,孩儿,试试书包中不中”,说着,把书包挎在了我的脖子上,上下打量着。

娘的手很巧,村里人谁家小孩儿和老人做衣服,都让娘帮忙裁剪,娘也很乐意,村里很多人都穿过娘帮忙做的衣服。

娘给我做的书包像一个布兜,浅蓝色的,斜着跨在肩上的那种。开学第一天,我挎着娘做的书包,娘拉着我的手去了学校。

“呀,东红,你的书包好漂亮呀”,当班主任的前院表舅一见我就夸道。

“俺妈给我做的”,在老师面前,我有点胆怯,声音有点低。

就这样,小学生活开始了。直到在村里上完初中,这个书包跟了我8年,只是后来有点褪色,显得有些破旧了。但我惜之如宝。

上高中的时候,在部队当兵的大哥回来探亲,带回来了一个绿色的军用小挎包。

“弟弟,给你一个书包”,一进家门,大哥打开包裹,拿了出来。

娘接过来高兴地说:“我正说再给东红做个书包呢,这个书包正合适,我就不用再做了”。

其实,高中时用书包的机会并不多,因为,平时每个学生的书都是竖着排在课桌上,校园不大,宿舍离教室也很近,用不着书包,只是周末回家的时候背着书包,书包里装满了作业和各种练习题。但每次回家的时候,我都很神气地背着这个书包,像是背着一种骄傲。

有一次回家时下着雨,我披着雨衣,骑着自行车走在雨里,不小心摔在了地上,书包上沾满了泥水,把书包里的书都透湿了。回到家里,我心疼得不得了,赶紧把书掏出来,凉在堂屋的桌子上。娘也走过来,帮我擦掉书包上的泥。

“没事儿,人没摔住就好,以后注意点就中了”,娘说。

上大学的时候就不一样了,每天都要背着书包。

上郑州大学的前两年,我们新闻系住在东门的理科区,上课在北门的文科区。报到的时候,校园里的地摊上摆着各种生活用品,我绿色的四方形书包就是在这里买的。

每天,背着书包从理科区的宿舍出发,沿着金水河走到文科区的教室上课。路上,同学们有说有笑,飞扬着青春的模样,笑声,落在金水河里,荡起了一层层涟漪。

到了大三,我们搬到了文科区,但依然每天背着书包去教室上课。晚上,背着书包,提着一个茶瓶,去灯火通明的教室里上晚自习。

书包,时刻伴在身边,装满了四年的大学时光。

参加工作后,书包变成了手提包。这么多年,书包,离我们渐行渐远了,但书包里装着的课本和时光,一直都在我们心里……

【作者简介:李东红,河南扶沟县人,毕业于郑州大学新闻系,曾历任《河南日报》编辑、记者,新闻特稿部副主任,新媒体部副主任。现任《河南法制报》总编辑。曾出版《想去看雨》《反贪在行动》《我是警察》《生命的追问》《写给母亲的52封信》等5部长篇小说和散文集。其中《生命的追问》获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