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援疆19省市非遗展,北京与新疆的玉石情缘

新疆网讯(记者吴治杰)时隔一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玉雕技艺非遗传承人张铁成,再一次因为和田玉与新疆玉雕年青从业者相遇。只不过这一次,相遇的地点是“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铁成(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建(右),与新疆玉雕大师卞宇杰(左)。

此次非遗展,吸引了全国19省市193项非遗代表性项目、新疆14地州市和兵团146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参展。仅北京展厅就来了两位与玉雕相关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玉雕项目传承人。他们带来了上百件作品,其中代表性作品有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镶玉奖牌,2022年和田玉北京冬奥会徽宝。这些奖牌和徽宝曾通过国际体育赛事,向世界推广和田玉文化与玉雕技艺。

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镶玉奖牌

2022年和田玉北京冬奥会徽宝

北京展厅专门开辟了一个区域,展出中央美术学院中青年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新疆玉雕)部分学员,卞宇杰、杨修魁、马鸿亮等人数件作品,展现了和田玉所牵起的一条文化援疆之路,由于场地有限,更多学员作品将择期在北京统一汇报展出。

新疆玉雕作品也备受关注

张铁成作为北京玉雕高级人才,在此次研修班中为新疆学员授课。他说:“我在展厅里仔细看了新疆学员的作品,发现他们的作品各有特色,无论在传承传统玉雕技艺方面,还是在创新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新疆玉雕行业的不少年轻人有想法,有闯劲,善于学习,这让我觉得新疆玉雕的未来有更好的前景。”

张铁成说,2021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委托中央美术学院举办了中青年非遗传承人第十期高级研修班,以“文化润疆、以美育人”为主题,着重关注新疆和田玉雕刻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这个项目引起了新疆玉雕行业广泛关注,共有60余名新疆中青年玉雕从业者报名,中央美术学院选拔了20名和田玉雕刻技艺非遗传承人、从业者来到中央美术学院进行集中培训。在此次展览的创新成果展示区里,也重点展示了研修班部分学员代表作品。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老一辈玉雕艺人的经验总结,科学梳理传统玉雕工艺,结合现代审美文化,给新疆的年轻玉雕从业者带来更多启发,帮助他们快速提升自我。”张铁成说。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北京玉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建告诉记者:“北京和新疆一些玉雕从业者很早以前就因玉结缘,这些年来也始终保持交流。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在北京、扬州、苏州、上海,以及和田玉原产地新疆建设了国营玉雕厂。1964年新疆玉雕厂成立初期,北京玉雕厂不少老师傅来支援建设、带徒授艺。”

王建说,玉雕是一门传统非遗技艺,大量的工作都离不开手工制作,玉料的珍贵属性也决定了玉雕作品不能粗制滥造。这一行的艺人既要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还得有天资和悟性。新疆是和田玉的故乡,也是和田玉最大的集散地。有着这么多先天优势,相信新疆会培养出越来越多优秀的玉雕从业者。

卞宇杰玉雕作品《渔樵耕读》

新疆工艺美术大师,新疆玉雕大师卞宇杰是新疆80后玉雕从业者代表性人物,近年来在疆内外玉雕大赛中屡获殊荣。他的作品《渔樵耕读》此次被选入“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他告诉记者:“2021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中青年非遗传承人第十期高级研修班里学习的时候,张铁成等玉雕前辈给予我很多启发,让我在玉雕的道路上受益匪浅。以前总是想要在创作的时候有突破,要不断变换,但是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传统玉雕的博大精深,虽然创作手法可以去求新求变,但将传统玉雕的精华传承下去,这是我们从业者必须担负起来的责任。”

《渔樵耕读》这件作品也让两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都赞不绝口。

卞宇杰作品《渔樵耕读》细节图

王建说:“从原料来看,这块和田玉子料形状完整,皮色浓艳,肉质洁白,十分珍贵稀少,展现出新疆和田玉独特之美。从工艺角度来看,作者在玉石上面布局到位、远近结合、雕工精湛、游刃有余,渔樵耕读四个人物各具特色、栩栩如生,这说明了作者在传统玉雕方面用功较深,技艺不凡。”

对于这件作品,张铁成认为,玉雕之所以要首先讲究传承,是与和田玉文化和和田玉属性息息相关。中国儒家将和田玉的特性归纳为五德“仁义智勇洁”。卞宇杰这件作品,展示出了浓浓的中国古典美和意境美。传统玉雕作品的审美风格,与中国儒、雅、和、厚的文化交织相融,想要雕刻一件符合中国人审美气质的玉雕作品,就必须认认真真学习中国文化,掌握传统的玉雕技艺。

张铁成说:“新疆的和田玉因为其玉质坚韧、温润、洁白等优点,千百年来在众多玉种的竞争中,独占鳌头,成为一张叫得响的新疆文化名片。而在新疆这片沃土上,我们也看到了和田玉产业蓬勃发展,玉雕人才的茁壮成长,新疆玉雕也必然在丰富多彩的文化中发出璀璨夺目的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