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万户同乐业——乐业县升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纪实

作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乐业县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主题内涵,不断提质增效,扎实构筑“七个一”工程,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呈现出“民族团结同心圆,千家万户同乐业”的良好局面。

乐业各族同胞共庆民族节日。

乐业各民族同胞手拉手跳“同心舞”。

文化旅游节上的团结同心舞。

唱民族团结主题山歌。

1

“一套工作机制”管长效

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民族工作实施意见》《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实施办法》《关于加强新时代基层民族工作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关于坚决防范民族宗教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实施办法》,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人大依法监督、政府全面负责、政协民主协商、各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积极协同、各族群众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意识形态和巡视巡察工作。创建工作机制、机构、人员、经费“四落实”,县级年度创建工作经费达300多万元。制定《乐业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把创建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落实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创建工作汇报,定期分析研判形势,研究解决问题。同时,将创建工作作为各单位、各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述职述廉报告的重要内容,层层抓好落实。

2

“一双宣教模式”显特色

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教模式和黄文秀优秀品质宣传教育模式。

利用罗妹广场、攀岩广场、纪念馆广场,连片打造具有乐业县特有民俗文化风情的县级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公园,建设同心文化长廊、民族故事林、民族团结“石榴树林”等7个区域,配套建设民俗风情一条街,实现民族歌曲大家唱、民族知识大家学、民族文化大家创、民族故事大家讲的良好氛围。

在县民族同心文化广场中心位置打造同心剧场,每周播放5场不同类型的民族民俗节目,不定期开展甘田舞龙文化、逻沙唱灯文化、新化卜隆古歌民族民俗文艺表演,满足各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民族文化活动中,击鼓舞龙庆贺美好生活。

乐业舞龙。

舞龙巡游。

在新化镇百坭村打造黄文秀优秀品质宣传教育基地,组织党员干部到百坭村现场参观、体验,引导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甘于奉献。2020年以来,共接待区内外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约25000人次。2021年,百坭村被命名为第五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2022年,在百坭村举行的“传承文秀品质 建功乡村振兴”情景党课有16.5万人次的党员干部观看。

在百坭村建“文秀幼儿园”,现有儿童152名;设立“黄文秀助学金”,累计发放31万余元,惠及百坭籍贫困学子329人次;在县高级中学创办5个“文秀班”,共资助培养250名农村家庭优秀学生。通过开展文秀班学生“学文秀”知识竞赛、歌咏比赛、征文比赛等系列活动,在青少年学生群体中讲好文秀故事,形成学文秀、知文秀、讲文秀的浓厚氛围。

3

“一群先锋模范”助振兴

依托村级活动场所、各类特色产业基地等载体,创新在8个乡(镇)打造一个以上农村党员教育实训基地,不定期举办农村党员技能培训,通过“量体裁衣”的培训课程,让广大农村党员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出台“土专家”选聘管理暂行办法,确保每个乡(镇)有2名以上“土专家”充实到乡(镇)涉农站所。实施专家人才服务基层行动计划,用好国家科技特派团资源,建立“专家工作站”,采取“1+N”师带徒的方式,培养一批本土优秀骨干人才和团队,选派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采取田间授课、实操培训、“一对多”辅导等多元化培训模式,培育一批扎根农村的“土专家”和“田秀才”。

开展“产业富民、强村有我”行动,打造民族团结进步产业示范基地,以“支部联支部”“党员联党员”“党员联群众”的三联帮带模式,大力发展民族特色产业,实施猕猴桃“扩规模”“强科研”“强品牌”“育主体”四大战略,推进特色富民产业“11155”工程,逐步实现乡乡有产业基地、村村有产业品牌、户户有产业支撑“三个”全覆盖,猕猴桃、刺梨等特色产业规模达30万余亩。

4

“一批‘十进’品牌”树标杆

按照“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示范引导、全面推进”的思路,着力抓好“一进一主题一品牌”。即:进机关突出“讲政治”主题,进企业突出“聚合力”主题,进乡镇突出“共发展”主题,进社区(村屯)突出“连民心”主题,进学校突出“育德才”主题,进军警突出“鱼水情”主题,进宗教活动场所突出“促和谐”主题,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突出“惠民生”主题,进景区突出“强宣传”主题,进家庭突出“树美德”主题。全县56个县直机关(单位)、24所学校、8个乡(镇)、88个行政村(社区)等参与创建,覆盖率100%,有效地增强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截至目前,乐业县有基层民族事务管理人员125名、民族文化传承人133名、民族事务信息员176名,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单位各1个。

5

“一个创新平台”稳根基

建立基层民族事务工作站,探索将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向基层延伸,纳入社会治理全过程,帮助各族群众排忧解难。出台《乐业县成立乡村民族事务工作站实施方案》等文件,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定期听取和分析研判民族工作事务制度。全县、乡、村97个民族事务工作站全部投入使用。完善《村规民约》,将民族政策纳入其中,重点治理红白喜事铺张浪费、村内矛盾多等问题,加强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围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就业创业、法律援助等方面,探索建立维权帮困、突发事件处理等12项民族事务长效机制,有效解决乡(镇)、村(社区)民族事务无机构管理的难题。

自乡村民族事务工作站设立以来,通过工作站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就读1000余人,发布企业用工岗位31400个,给予法律援助35次,举办“送培创工程”培训班、就业培训班、产业培训班等163场次,实现5100多名各族群众劳动技能有效提升。

6

“一幅活动蓝图”促交流

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通过联合举办各族青少年研学旅行活动,通过参观、体验自然地质、红色文化、民风民俗、非遗传承等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五个认同”,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深埋心灵深处。今年已举办中广核-乐业县少数民族白鹭班研学旅行活动、北海民附学校中小学研学旅行活动各3期,共计1400余名师生参加活动。

创新全覆盖打造村级“同心书屋”,以百坭村为试点,逐步向全县88个行政村(社区)铺开建设“同心书屋”,经两年时间打造,目前已实现行政村“同心书屋”全覆盖。招募会壮汉双语的大学生志愿者,利用节假日到“同心书屋”讲述“民族团结”主题故事,引导各族群众增强民族团结进步意识。

在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开展和谐建设活动,推进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和谐建设,实现“各民族互嵌发展”的良好局面。构建猕猴桃、芒果、油茶三大特色产业,实现了2291户10144人搬迁群众产业全覆盖,解决短期收入问题;引导安置点群众开展产业管护、农事生产、家事活动、临时救急、政策知识、行情信息、文明新风、环境整治、内生动力、实用技术等十大互助活动528场。

7

“一篇协作文章”解难题

乐业县先后在省边、市边、县边“三边”跨区域村屯组建了“桂黔跨省区域尾沟平华联合党总支部”“乐业田林跨县域大坪联合党总支部”等联合党支部5个,出台《乐业县打造“八共八有”跨区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片区实施方案》,通过组织联合建设、农事联合商议、资源联合利用等“七联合”,促进乐业“三边”跨区域村屯共同繁荣发展。2021年以来,5个联合党支部每季度召开一次“三边”工作联席会议,共商猕猴桃、芒果、油茶产业发展事宜,带动发展猕猴桃、芒果、油茶5万余亩。推动23个“三边”行政村与邻省、邻市、邻县的行政村联合举办92场民俗展演、民间民俗活动,协调解决因务工子女就学、看病就医、务工就业等跨区域具体事务500余件。以跨区域联合调解机制为平台,认真念好“访、询、宣、助”四字诀,及时化解各类风险隐患,2017年雅长乡人民调解委员会获得国家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誉称号,2021年雅长乡司法所荣获国家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司法所”荣誉称号。截至6月底,各级调委会排查民间矛盾纠纷13起,调解13起,调解率100%;调解成功12起,调解成功率92.3%,为“民族团结同心圆、千家万户同乐业”提供良好法治保障。 

   

来源:广西民族报 |  作者:吴汉时 龙国芳 罗 渝 

图片:乐业县委统战部供图 |  排版:盘晓霞

责编:黄 云 | 审核:韦颖琛 | 复审:梁 晴 | 监制:韦秀观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