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健科普】西方医学故事:条件反射是怎么发现的?

清朝时有个地主,每当他骑驴出门就让路上的穷人给他弯腰行礼。当时还是孩子的郑板桥气愤不过,就想了个办法。他趁地主不注意,就用一根柳条对那毛驴猛抽,抽几下,对驴行一个礼。然后又抽几下,再行一个礼。这样,这头毛驴再驮着地主出门时,一见有人行礼便会一惊,把主人摔落在地。如是几次,地主骑驴出门时便再不敢让人给他行礼了。

这就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应用。

虽然我们从曹操“望梅止渴”的时候就已经熟练运用了条件反射,但是这个学说被正式提出来,却是由1600多年后的一位苏联人完成的。

伊凡·彼德罗维奇·巴甫洛夫(1849-1936),是前苏联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

巴甫洛夫出生于俄国中部梁赞城的一个穷神甫家庭。他自幼目睹了病患临终前痛苦的样子,便下定决心“要弄清人的构造,帮助人们成为健康、聪明、幸福的人”。

巴甫洛夫一生的研究有三个阶段,先是血液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后来又研究神经系统。

1904年,巴甫洛夫因为对消化系统的研究成果而获得诺贝尔奖。这年他已53岁,这一荣誉足够他享用终生了。但是他突然提出一个小小的题目:唾液是怎样流出来的?他的朋友听说这一决定后纷纷劝阻,担心他不但不能出新成果,还给人家空留下笑柄。

巴甫洛夫微微一笑说:“一片树叶虽小,却要靠树根、树身给它输送养分。难道这一滴唾液不会牵动人的全身吗?而其中的秘密又有谁知呢?”

于是他说干就干,立即和助手们布置起一个实验室。他将一条狗捉来,在它的颊部开一个小孔。狗嘴里本有六条唾腺分泌唾液,这个孔只将一条唾腺的唾液引到外面来,有一个专门的仪器来准确地计算唾液的滴数。

这只狗被关在一间没有声音的房子里,照常生活,进食、睡觉。当食物在嘴里嚼动时,它就分泌唾液,只不过其中有六分之一没有流到胃里,而是流到下巴边的管子里。

“动物怎样支配自己的活动?我们现在还不清楚。以往的生理学做了许多解剖,也探明不少问题,但他们解剖的是已停止了生命的动物,所以无法观察动物生命的运动。我们现在这套实验,就是让狗既能正常进食,又能观察到它的唾液分泌。”

巴甫洛夫对助手们说:“我们今天不只要观察狗吃东西时怎样分泌唾液,还要观察它不吃东西时能不能分泌,或在怎样的条件下分泌唾液。如果能,这就不只是吃东西的问题,而是什么地方指挥狗的唾腺分泌唾液的。就是说,我们要通过狗的唾液来研究一下它的神经是怎样活动的。”

他们先是一摇响铃铛就开始给狗喂食物,这样配合了几十次后,只要铃铛一响,即使不喂食物,狗也会分泌唾液。后来他们又改成电灯一亮就喂食物,接着又换了其他多种信号。但无论哪一种信号,只要重复配合几十次,都能得到同样的效果。这种信号刺激的准确度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弄明白了这一点,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当我们举起棍子,或突然蹲下做摸石头的动作时,狗会机灵地逃避。就是说,动物的每一个微小的器官都是由大脑和神经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外部世界对动物有什么刺激,神经和大脑就会作出反应,再重复刺激,以后一遇到相同的条件,就立即有相同的反应。

巴甫洛夫将这称为“条件反射”。如果没有这种条件反射能力,动物和人将不能生存。不过人和动物又有不同。动物只会根据具体的条件产生反射,而人还可以根据语言来反射,这就叫做“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文中故事参考自《科学发现演义》,作者梁衡,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作者:书小言

来源:河南省健康中原服务保障中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