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龙泉技能大师以“技”会友、互鉴互助,在续写匠心精神中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商报讯(记者 张宇帆)历经8年才能完全熟悉西湖龙井全手工制茶的流程、历时3至5个月的制作才能得到一窑龙窑、经过72道工序才能“诞生”出一支古法手工毛笔……在传统技艺不断传承的漫长岁月里,技能大师们如何在续写匠心精神中让非遗文化于新时代中“活起来”?

近日,在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组织下,来自杭州非遗领域的技能大师前往龙泉,与当地技能大师展开一场特殊的交流活动。两地大师以“技”会友、互鉴互助,以“初心”致敬“匠心”,以“匠心”守护“初心”,谱写出“同心协力向未来”的技能传承新篇章。

在土与火的交响中寻找青瓷记忆

续写“瓷海明珠”绵延千年的匠心

“瓯江两岸瓷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上运瓷船舶来往如织,日夜繁忙。”南宋时期,龙泉制瓷技艺登峰造极,那一抹“青釉之美”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颗璀璨明珠。

“龙泉青瓷始烧于三国两晋,五代前属初创时期,北宋已初具规模,南宋和元代为鼎盛时期……”随着青瓷博物馆讲解员的介绍,大家详细了解到了龙泉窑的发展历史。随后,在一个个实物标本和制瓷场景中,大师们收获了一番“沉浸式”体验。从瓷土粉碎、筛选配料、淘洗过滤到成型修坯、装饰晾晒、素烧上釉等20多道工序中,大家体会到每道工序对青瓷的造型、釉色、装饰等方面产生的显著影响。通过现场实体文物和场景展示,大师们还体验到了龙泉窑随着时代发展逐渐驰名海外的影响传播力。

如今,龙泉青瓷已在世界各地影响深远,技能大师们在传承与再创中将千年前的匠心精神绵延至今,通过产品生产形式多样化、现代与传统的联结与融合、工艺技术的传承与创新,真正做到“让现代设计走进非遗,让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实现龙泉青瓷市场全球化和产地全球化,为工匠精神在新时代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不灭窑火”碰上“龙井炒茶”

不变的是执着专注与精益求精

穿过绵延的山路,顺着激昂的锣鼓声,便能看到龙泉市宝溪乡溪头村内拾级而上、傍山而建的龙窑。8月1日一早,交流团的技能大师们就来到宝溪乡陈家窑前,与国家级技能大师陈永德所带领的窑工团队一起共赏千百年前的开窑盛况。

净手、上香、敬窑酒,每次开窑前,窑工们都会进行一场隆重的开窑仪式,据悉,龙泉青瓷传统龙窑烧制技艺繁杂,而最关键的即为龙窑柴烧,早在几个月前,陈永德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成员们便在为此次开窑作准备。工作室成员吴福年为大家介绍道:“一窑龙窑,我们要提前3-5个月制作,经过拉胚、修胚,刻图,素烧、上釉、喷釉后才能装进匣钵。装窑时间在一周左右,经过25-30个小时的烧制,冷却2-3天后方可开窑。每次开窑前的仪式,体现的都是青瓷匠人对龙窑烧制的敬畏。”

随着一声“开窑”,窑洞内的匣钵被窑工们有序地逐个捧出,当非遗文化碰上拆“盲盒”,这场土与火的艺术又会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吴福年表示:“由于龙窑烧制有着不可控的因素,烧出来的青瓷或许能博得满堂彩,也或许会不尽如人意。但正因为如此,每一件瓷器才是独一无二的,这赋予了传统技能的特殊意义,体现了窑工们专注于古法制瓷的工匠精神,这也是现代技艺所无法替代的。”

无独有偶,对于传统技艺的传承,西湖龙井非遗传承人唐小军感触颇深。据了解,西湖龙井全手工制茶要历经3年青锅、5年辉锅,才可出师。而茶叶绿中带黄、扁平光削,茶汤清澈透亮、滑而厚重,叶底犹如茶树上刚采摘的鲜叶的茶才能称为全手工制作的茶品。

但要得到一杯完美的全手工制作茶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用高温艰辛、日夜颠倒来形容制茶过程可是一点也不为过。”唐小军为大家说道,“手工青锅一次只能制作三两茶鲜叶,4.3斤鲜叶方能得到一锅成品茶,因此,要耗时8小时才能出一斤成品茶。”在他看来,做茶需要步步尽可能地做到满分,若一个步骤失误,成品茶将会暴露出几倍的缺陷。“不能理解茶性、没有用心投入的做茶人会把上好的鲜叶加工得又苦又涩,所以匠心不仅凝聚在过硬的职业技能和专注且追求精的态度中,同时也体现在做茶人对茶的理解和爱茶的程度上。”

“高精专”与“接地气”相结合

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活起来”

此次参与交流团的技能大师,有不少一直在致力于非遗文化传承,他们来自茶艺、女红、制笔、造纸等不同专业领域,他们注重人才培育、聚焦技能创新,在传承民族技艺中不断彰显文化自信、弘扬工匠精神。

本次交流活动,杭州与龙泉的技能大师也展开了交流座谈,大家依次拜访了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龙泉宝剑锻制技艺非遗项目传承人郑国荣,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青瓷技能大师陈永德和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陈善林。在技能互鉴互助中,共同探讨如何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中“活起来”。

在郑国荣大师看来,文化赋能效应在当代技能传承中起到关键作用,技能大师应该在传承技艺的过程中将高端工艺与细分市场两者相结合。他表示:“大师要专注于‘高、精、专’,在一门手艺上不断钻研,同时还要把技术转接到‘为民所用’中,才能多层次体现技能价值。但不论是‘高、精、专’或是‘接地气’,最终都需要回归匠心上,只有坚定匠心、沉淀匠魂才能让传统技能在新时代更好地传承下去。”

“文化自信也是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因素。”陈永德大师说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瓷器生产地,而龙泉青瓷烧制技艺是目前唯一的陶瓷类世界非遗。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我不仅要以工匠精神去传承传统工艺和技术,也要从文化角度去宣传和推广非遗文化,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世界非遗这张金名片。”

此外,两地技能大师还就技能传帮带、如何助力共同富裕等问题展开讨论,大家在“匠心”与“匠心”的碰撞中打开了技能传承的守正创新之路,也赋予了工匠精神在新时代中的别样意义。

技能大师交流团有话说

吉正龙

杭州市拱墅区英美职业培训学校美发师高级技师

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

此次交流活动看到了我们龙窑的不灭窑火的开窑仪式,以及青瓷大师和铸剑大师们的技能传承,这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同时也感受到杭州各位技能大师在不同专业上的独特见解,让我深受启发。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能够自己的专业,弘扬工匠精神,为创造美丽城市尽一份力,以一技之长能动天下。

倪晓英

杭州你我茶业有限公司评茶师茶艺师高级技师

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

匠心,是漫长岁月里的厚重信仰。在当下万物互联的信息时代,广义的工匠早已超出了“传统手工艺人”的范围,而与现代制造业、社会需求、美好生活融为了一体。所以,弘扬工匠精神绝非原地踏步,爱岗敬业、追求极致、薪火相传、造福社会、共同致富,是责任,是成就,更是使命,让匠心具备了超越时空的意义。

蒋玲霞

杭州胡庆余堂国药号有限公司中药调剂员高级技师

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

很荣幸看到“不灭窑火”的开窑仪式,佩服陈善林大师全家人的技能传承,佩服郑大师的铸剑情怀以及他将技能与互联网时代的高度融合。虽然是跨行业跨地区的交流,但技能传承的匠心是相同,我会把从各位大师身上受到启发,用到自己今后的工作学习中。

唐红英

杭州唐风汉楚服饰有限公司服装设计高级技师

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

大师们的坚持不懈、用心敬业、精益求精,让我更有信心要坚持与发扬中国的工匠精神,把非遗传承工作,做得更好!

孙小明

杭州益马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摄影师技师

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

此次交流活动,我们参观了龙泉大师产业聚集地,他们通过抱团推动产业的发展,有很好的学习和借鉴之处。作为工作室领衔人,我们更应该有社会担当,现在正逢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时期,我将立足本职工作用光影刻录文明,用技艺传播中国,用经验回馈社会,做到立艺、立德、立行动。

王光潮

桐庐农家源食品有限公司

桐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米粿(酒酿馒头)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

传承要积极创新、提高效率——迎合市场;

创新须遵循古法、保证品质——赢得信赖!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