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药问题将有“中国标准”

多重耐药菌在全球的蔓延严重威胁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治,耐药问题可能使人类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
为了应对日趋复杂的耐药问题,8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折点研究和标准制定专家委员会,也就是国家药敏专委会成立。

由于致病微生物的抗药性增强,越来越多的常见感染将变得更难治疗,新的耐药机制不断出现并趋于复杂。
中国此前一直借用欧美标准,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受到药物使用方法和剂量差异等因素影响,导致直接借用欧美标准产生了偏差。



国家药敏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主任徐英春表示,化学药物对细菌敏不敏感、耐不耐药,决定了我们用不用这个药物,但是耐药和敏感都有一个标准。那么这个标准是哪里来的?我们国家是个空白,没有针对我们中国人群的或者我们中国人感染的病原体做的。所以说建立我们自己的中国标准,还是势在必行。


国家药敏专委会成立后,将组织国内临床微生物学、临床药理学、临床感染病学等各领域专家,在我国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体系建立、药物临床评价及合理使用、耐药性监测等领域开展各项研究工作。

抗生素使用纳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

抗生素是抗微生物药物里最主要的一大类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多肽类、林可霉素类等。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中提到,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将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情况纳入医院评审、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合理用药考核等工作,并适当加大考核权重,发挥指挥棒作用。

为遏制抗菌药物的滥用,2011年国家曾启动一项为期三年的全国行动,重点改善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的抗生素合理使用;2012年原卫生部发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15年8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2019年3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医疗机构应当定期组织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阶段性效果评估。
各医疗机构要按照要求向“两网”(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细菌耐药监测网)报送监测数据,并确保数据质量。

2020年7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已经建立信息系统的医疗机构要将抗菌药物管理相关要求嵌入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处方权限授予、处方开具、处方审核、预防用药、标本送检等重点环节的智能管理。
鼓励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加入省级或国家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细菌耐药监测网和真菌病监测网,按规定报送相关数据。

2021年4月,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官网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管理遏制耐药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管理,积极应对微生物耐药,持续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护人民健康。


《通知》立足于当前社会高度关注的微生物耐药问题,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要求各地高度重视,持续做好工作部署和责任落实;医疗机构应科学调整优化抗微生物药物供应目录。

《通知》要求,进一步增加“两网”入网医疗机构数量,发挥“两网”监测和监管作用。
2021年9月底前,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全部加入“两网”;鼓励其他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入网;积极探索基层医疗机构入网的方式和方法。

新入网医疗机构应当加强领导和支持,积极为监测工作创造条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和分析,加强监测和监管,对管理效果进行持续评估,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用药水平。

试点开展抗微生物药物体外敏感性折点研究,逐步建立我国抗微生物药物折点标准体系,指导临床科学精准用药。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中提到,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将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情况纳入医院评审、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合理用药考核等工作,并适当加大考核权重,发挥指挥棒作用。

本文综合 央视新闻 大河健康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