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字当头,清新全力以赴做好当前夏种工作!

春争日,夏争时。眼下正值晚稻插秧的关键时期。清新各镇严密部署,全面组织开展水稻、大豆等夏种工作,为丰收丰产打下基础。


三坑镇:全镇动员,分类施策,晚造粮食生产平稳有序

三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迅速行动,采取强有力的举措,加紧推进晚造粮食安全生产工作。



强化高位推进,统筹谋划落实

三坑镇坚持把抓好粮食安全生产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抢抓农时、因势利导,多措并举筑牢粮食安全基石,守住粮食生产“生命线”。积极建立粮食生产保障联席会议制度,构建镇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分村抓的工作格局;多次召开晚造粮食生产工作推进会议,分析研讨当前水稻育种、插秧工作推进情况、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明确晚造粮食生产方向;与全镇14个村委会签订粮食生产任务责任承诺书,立下“军令状”,细化“责任田”。

破解撂荒难题,确保应种尽种

持续加大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力度,印发《三坑镇晚造粮食安全生产及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实施方案》,实行粮食生产任务到各村、各地块专人负责制,确保增加水稻种植面积,同时多举措发展大豆、玉米和薯类等粮食种植。


强化基本农田、高标农田管护力度,提高生产能力

加强基本农田、已建成高标农田区域内水稻种植管护力度,杜绝在基本农田、高标农田区域内出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针对已出现“非农化”“非粮化”等问题的区域,责令限期退出,逐步恢复耕地能力,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严防农业灾害,打通粮食生产“最后一公里”

针对前期因“龙舟水”受灾损毁的农田基础设施,组织各方力量投入,抢抓做好灾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修复和维护,确保晚造恢复生产。强化农业科技推广,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发放技术指导资料、开展科技下乡等手段,不断提升农户晚造粮食种植管理水平,推进农机农技融合发展。统筹安排精干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把脉问诊,提升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和统防统治水平。


围绕以上工作措施,三坑镇全镇上下齐出动,镇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现场,指导晚造粮食生产工作;各驻村班子成员化作“粮食生产专业户”,组织驻村干部、村干部到所负责行政村落实粮食种植,分片区分任务到镇村干部,逐村过关、攻坚克难。在雅文村党群服务中心,驻村干部召开党员大会,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大宣传晚造耕种工作,进村入户劝导农户对丢荒农田进行复耕;矮车村干部协助种粮大户抢抓农时育秧;湴崀村使用机器设备开展平整土地工作,放水耙田等。


同时,在推进晚造粮食生产过程中,三坑镇分好工作组、分片区负责督查各村粮食进度情况,并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实时跟进粮食生产情况,指导群众加强田间管理和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保证粮食达到丰产增收的效果,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


石潭镇:多措并举“唤醒”撂荒耕地

石潭镇高度重视,把粮食生产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严格执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底线,围绕4802亩复耕任务目标,制定复耕工作方案,采取有力措施,高质量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



高度重视,把好“航船舵”

石潭镇党委、政府把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多次组织班子成员和镇、村干部召开会议,对撂荒耕地整治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切实加强对全镇复耕复种和稳定粮食生产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督查指导,全力确保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有序推进。


压实责任,细耕“责任田”

石潭镇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加强对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管理和维护,稳定播种面积和产量。实行镇、村干部网格化分工包片制度,具体分解复耕任务,以班子成员包村,镇、村干部包具体地块的形式进行网格化分工,明确责任,责任到人。不断完善建立《石潭镇撂荒耕地整治工作台账》,由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带队,积极动员镇村力量迅速深入田间地头,对镇域内撂荒地块再次全覆盖深入摸排,详细登记分类地块面积、地力位置、复耕现状等情况,明确底数,清晰目标,实行动态台账管理,做到复耕一块销号一块。


加强宣传,奏响“主旋律”

石潭镇发挥镇、村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动员镇、村干部进村入户开展政策宣传,加大《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明确农户复耕义务,引导广大农民复耕复种。据统计,全镇在各村印发张贴《关于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的公告》300余份,发放《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8000多份,将攻坚治理撂荒耕地的要求迅速传递到每家每户,引导督促广大农户对撂荒耕地进行复耕复种,营造重农抓粮的良好社会氛围。

 


分类施策,出准“杀手锏”

石潭镇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施策,用准“方法”全力推进复耕工作。一是解决农户困难,引导村民自行复耕复种。按照网格化分工,包片镇、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农户,收集农户在种植过程遇到的困难,减少农户顾虑,鼓励引导村民自行复耕复种。二是鼓励土地流转,推动规模化复耕复种。鼓励和引导撂荒农户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经营权;支持建立土地流转合作社,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大力推行“互换并地、小块变大块、多块变一块”等做法,集中连片土地进行统一耕种或对外流转,推动规模经营。三是引进新型经营主体,探索代耕代种模式。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持、资金奖补方式,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引领作用,以代耕代种形式推动该镇撂荒耕地恢复生产。四是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奖励复耕复种。对图斑内撂荒耕地制定相应奖补措施,鼓励和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对撂荒耕地进行全程托管或主要生产环节托管,鼓励村(居)积极统筹整合其它涉农资金和社会资本,加大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支持力度,发挥资金的集聚作用,努力将撂荒耕地变为“丰收田”。


接下来,石潭镇将继续坚持党建领航,多措并举落实各项复耕措施,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生产托管服务,构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协办体系,整合农户服务需求和生产托管服务资源,引导粮食生产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加强政策引导,积极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层供销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生力军;重点建设宏天农昌丝苗米产业示范基地,打造丝苗米优势产业带优势片区;全力推进撂荒耕地整治工作,让村民鼓起“米袋子”。


来源:三坑镇人民政府、石潭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清远广播电视台融媒运营中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