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而神秘,莱芜有座“小泰山”!

在莱芜区大王庄境内,有一座山,充满了传奇色彩。当地人称之为“崮子山”。因其地势山形、岩石石质、树木品种及山上建筑设施酷似泰山,又被称之为“小泰山”,它便是永宁崮。

▲永宁崮 || 图源:莱芜新闻网

永宁崮位于华山林场,北依大舟山,西邻白龙潭,东接九阳宫,南望泰莱平原,海拔320米。其如大半圆之形,孤峰拔起,崮顶平坦开阔,周边峭壁如削,陡壁之下山坡逐渐变缓过渡到山下,属于地貌形态中的“桌型山”或“方形山”。

▲永宁崮上山的路 || 图源:老谷游记

永宁固主体建筑沿一条中轴线分布,从山脚到山巅,依次建有“红门”“中天门”“南天门”“玉皇阁”“元君庙”。攀登永宁崮有两条路线,一是西路,依次建有“十八盘”“西天门”。一是南路,有石阶路到达崮顶。山脚建有红门庙,庙东侧北折上行约200米处有清代所立“兴隆碑”,碑实为一块椭圆状高约3米的巨石,依石周匝而镌之,阴刻,记叙永宁崮之上修建泰山行宫及庙宇事略。其上并有异体书“福寿康宁”四字。

▲红门庙

▲兴隆碑

▲山上奇石 || 组图来源:美篇@善若水

山顶建有元君庙,位于崮顶西北侧高台上,约30平方米,是二层坚固的石头房屋,石发碹门窗上梁,顶覆小黑瓦。庙院内前后,均为较平的石光梁。庙建其上,根基牢固。院墙和庙墙均为大石垒砌,北墙巧借大石,使庙更加坚固。

庙前门洞东西侧石墙上镶嵌着两块对称的建庙石碑,镶嵌在南天门门跺1.3米高处。2017年3月,国家文物部门对元君庙进行修缮复原,主殿三间,殿顶采用古代特有的卷棚悬山式样,整体外观卷曲舒展轻巧,飞檐翘角,外墙全部用石块垒砌而成,整座庙宇既轻盈灵动又不失庄重。元君庙殿顶全部采用石块发碹而成,不用枋梁承重,没有寸木只钉,与口镇街道山口村龙王庙、钢城区艾山街道宋家庄九堂行宫建筑风格相同,并称三大“无梁建筑”。

▲石墙上镶嵌的建庙石碑 || 图源:老谷游记

崮顶南面建有围墙,石发碹阁门上方阳刻“坤元叶德”四个楷书大字石匾,是建庙者对崮山的赞美和建庙善事的谦辞。相传“坤元叶德”为康熙皇帝御笔。康熙一生六次南巡,三至泰山,两登岱顶。据《康熙起居注》记载,康熙皇帝登临泰山,为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十月,在碧霞祠题此四字。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官修永宁崮庙,根据泰山“坤元叶德”匾额拓本刻制成了石质庙门额,安置在莱芜永宁崮之上。后战乱频发,泰山题匾不知所踪,而刻制在永宁崮庙门额上的康熙御笔,历经300多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保存完好。

▲永宁崮“坤元叶德”石匾 || 图源:老谷游记

崮顶多巨石松柏,其形惟妙惟肖,千姿百态。永宁崮庙后奇石,石高3丈,表面布满黑色、红褐斑纹,坑坑洼洼,疑似雷击烧烤之痕,传说流星残 骸落于此。

▲庙后巨石 || 图源:美篇@善若水

站在崮顶,极目远眺,山阳山阴林海一片,郁郁葱葱,山下农田、村庄、道路组成的一幅幅美图尽收眼帘。

▲山下风景 || 图源:老谷游记

▲下山石阶 || 图源:老谷游记

永宁崮两条上山盘路约有600多级台阶,而泰山高入云端,6000多级台阶酷似天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名言,用来称钟灵毓秀、玲珑而神秘的永宁崮是“小泰山”,则一语中的。

来源:莱芜文旅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