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镜鉴:烟火气中的干部作风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马宇彤

  领导干部多看看夜市,逛逛地摊,对于加大城市管理的力度和提高基层治理的温度大有裨益。

  6月7日晚,新郑市的一条夜市街上出现了市委书记马志峰的身影,他在扫码测温后,与同行者开启逛商场、品美食、买鲜花的“逛吃购”模式。浓浓的烟火气中,他以实际行动为新郑“夜经济”鼓劲打气。像马志峰一样,近期,河南省多位地方领导走出办公室和会议室逛吃夜市,提振消费信心,恢复市场元气。

  纸上得来终觉浅,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些从古至今的朴素真理,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法宝,也是得民心、得天下的关键。遗憾的是,一段时间以来,在官僚主义盛行的地方,领导干部下基层、接地气成了奢望之举,“拍脑门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干部大行其道,高高在上的他们,更习惯和享受于坐在主席台和镜头前高谈阔论,即使不得不下去调研,也是即停即走,生怕访贫问苦时的泥水脏了鞋子,置身一线时的汗水湿了身子,以至于让做秀式的“下基层”生疏了干群关系,阻断了下情上达之路。

  当然,河南省地方领导逛夜市之举毫无必要过度解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本该是领导干部的执政之要和作风之基。一个不接触基层的干部,如何了解基层,又怎能繁荣和发展基层?烟火气是城市活力最朴素也最真实的体现,蕴藏着经济的振兴密码,映衬着百姓的幸福指数,那里既记录着无数天选打工人的辛劳,也承载着众多家庭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从这个角度而言,领导干部多看看夜市,逛逛地摊,对于加大城市管理的力度和提高基层治理的温度大有裨益。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应是各级政府出台所有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放下身段,扑进火热生活,既是党性修养的折射,也是为民情怀的彰显,特别是在疫情迁延的情况下,更要虚心耐心而且近距离地倾听民间疾苦之声,将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政策是否科学、完善的试金石,真正做到在监督中运用权力,在民意中提升水准。

  无论何时何地,领导干部实地探察寻常巷陌都值得点赞,但是,为了看清本来面目,达到考察效果,一定不要预设路线,一定不要刻意安排,以免被滤镜屏蔽了所有缺陷,只剩下虚假的光鲜。另外,领导干部常态化、无规律地微服私访固然可嘉,但是指望市领导频繁开启“逛吃购”模式并不现实,所以,必须畅通各部门的各级干部知民情、解民意、舒民忧的渠道,让本来就是普通社区居民的他们,跳出从居民楼到办公楼的两点一线,以消费者的身份,设身处地感受摊位布局是否影响交通,消防安全是否存在隐患,食品卫生是否落实到位,噪音扰民是否有效化解,市场霸凌是否已经绝迹。有时候,一次暗访胜过十次明察,各级干部“在现场”的眼见为实,比单纯看文件、听汇报带来的启示要丰富和深刻百倍。直接感受过人间冷暖的各级干部,会对“为了谁、依靠谁”的命题产生更全面、更透彻的理解,他们通过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叠加之后出台的集体决策,就不会成为隔靴搔痒的鸡肋或者文不对题的笑话。

  

  小中大学真“证”毕业,

  先坐机关,后做传媒,

  人间冷暖,入眼入心。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2年7月下旬刊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