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了多年,90后女孩终回丽江为爸爸的公司力挽狂澜……


两个问题:

1:你还记得,家里的第一台电器在哪里买的吗?

2:如今的你,还在本地买家电吗?

在丽江,回答第一个问题时,可能有一部分人会记起“康龙家电”。

但第二个问题的答案里,京东、苏宁、淘宝等线上渠道,会被无数青年列为首选,然后才是,去实体店看看。

从线下到线上,从个体到平台,康龙家电见证了丽江家电消费领域的风向转变,而这一切也不过短短几年。

想当初,康龙家电老掌柜张培福敢冲敢闯在七星街打出自己的一片天,他没料到的是,从一年流水8000万到亏损几十万的断崖式下跌,也只是一两年的时间,“如果不是卖房产还贷,可能康龙都不存在了。”

他更没料到,最难的时候,一直不听话的女儿张洁愿意从泰国“野”回来,接了班,还力挽狂澜:用2年的时间完成公司转型,引京东品牌入驻,成为京东全国十佳门店,表现可圈可点。

这是一个令大多数本土企业头痛不已的“接班人”问题。

那,张洁是如何“养成”的?

文案:蹦跶 阿措

照片:和宇辉

海报:和占江

编辑:杨莉娜

文中部分图片为受访者提供

01

康龙的老掌柜张培福有两个作品,一是康龙家电,二是女儿张洁。张洁和康龙家电,几乎是一起成长起来的。

1997年,张洁五岁,张培福创办起康龙家电。最初的时候,康龙只是民主路上一个40平米的小门面。赶上改革开放,赶上丽江“2.3大地震”后重建家园,也赶上丽江旅游业一点点起步,人们钱包渐鼓……学历不高的张培福用勤劳和胆识迅速积累了第一桶金。


张培福

与这边发展势头良好的康龙不同,女儿张洁,从小就不是一个乖孩子。甚至可以说,“反骨”得厉害。

整个学生阶段,张洁都没有好好读书,上课睡觉,下课胡闹,不知道转学了多少次。考试分数向来只有一点点,倒是组织号召大家捣乱的事,张洁很在行。学校老师们记得张洁,都是因为她“跳”,而张洁也至今记得,她常年被老师安排在“特殊座位”。

张狂得像一只小兽的张洁也并非没有优点,至少生意头脑得到了父亲的遗传。“网购流行之前,我们都还在邮购商品的时候,她就在琢磨怎么成为邮购总代理赚钱了。”张洁的一位多年好友调侃。


有这样一个女儿,张培福心都要操碎了。从谆谆教诲,到怒发冲冠常常也只在一瞬间。

最无奈的时候,张培福只能劝劝自己:多赚钱吧,女儿实在不成器,也能给她攒点家底。

好在东边日出西边雨,康龙一直发展顺利,从民主路迁到七星街,生意越来越好。最好的时候,康龙家电一年能做八千万的流水,张培福也在云南的家电圈打出了名气。


02

另一边,张洁的剧本一成不变,一路胡闹到大学毕业。反正江山有父亲去打,大不了回丽江当个悠闲的富二代。

直到有一天,张洁的一位好友对她说:“你就这么下去吧,以后结婚,在金龙村热闹三天,然后就是逛不完的菜市场,穿不完的地摊货。”

虽然当时以父亲打拼下的身家,张洁倒不觉得自己只能穿地摊货,但她第一次意识到:“我这辈子,就这样了吗?”她第一次意识到,这样的生活,好像不是她想要的,也是第一次,想出去看看。

一个星期之内,张洁找好了中介,准备去泰国留学了。这个决定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他毕竟只有我一个女儿,他怕我出去,就再也不回来了。”但从小反骨的张洁不愿顺从,义无反顾地出了国。


刚到泰国的张洁,可以算是一无所有。

父亲想逼她回来,“经济制裁”到她全部身家只有三千元;初来乍到,张洁语言不通,靠着“十级手语”跟当地人比划糊弄着过日子;她看着当时代购赚钱,便想靠代购赚点生活费,无奈成绩不好,语言不通,连代购也干不了。

活了二十几年,张洁第一次活得如此“凄惨”。可是她不想向父亲低头。不低头怎么办?那就逼自己学。

20岁的张洁第一次开始用心学习,每天背单词背到凌晨两点,高考也没见她这么努力过。她还强迫自己换了朋友圈,脱离母语环境,还跑去跟其他国家的留学生练习口语。

这时,父亲打电话来:“知道后悔了吗?当年让你读书你不读,现在倒是去吃苦!不行你就回来!”张洁只是跟他对呛:“我当年至少玩得开心,我值了!”


就这么硬逼自己,张洁发现自己居然逼出来了。她顺利地过了语言关,读完了全英文的商务管理课,代购也干得风生水起。那时爆火的泰国的乳胶床垫,张洁一个月能卖掉三十来张,一张床垫赚三千块,日子过得十分舒坦。

不光是泰国,张洁还开始日本韩国到处飞,到处代购,被朋友唤作“代购机器人”。父亲张培福嘴里不说,但看着女儿居然真的在当地“混”下去了,混得还不赖,也终于意识到,也许这个女儿,也没有那么不成器啊。

03

张洁在泰国“混”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康龙家电却遇上了麻烦。

先是迁店址。原本康龙在七星街开了多年,客源稳定,可是租约到期,房东涨租金,张培福一算,照这么涨下去,一年利润全给房东了,于是他下决心到长水路太和金座选定了1600平方米的新店。

如果按照原本的运营情况,买门店也不算太大的负担,几年稳定经营也能还清贷款。可迁址后,康龙损失了一大批老客户,流水断崖式下跌。


更糟糕的是,电商兴起,苏宁电器进驻丽江,推广十分强势,又有渠道加持,许多产品的卖价比康龙的进价还要便宜不少,康龙被打得落花流水。

面对狂风般的市场剧变,父亲手足无措,只能又给张洁打电话。这次不是喊她“不行就回来”,而是“你再不回来,反正生意也不好,我就把财产都捐了!”


在外头过着神仙日子的张洁万般不乐意。但她还是回来了,毕竟:“这是我父亲二十几年的心血。而且,他把财产捐了,我就做不了富二代了!”

张洁回到丽江的时候,康龙的流水相比最好的时候只有十分之一。家电江湖传闻康龙要倒了,曾经的业务员落井下石,“飞单”不断;曾经合作良好的厂商也见人下菜碟,甚至不愿意给康龙送货。贷款还不上,张培福不得不卖掉多年积累的产业来填补亏空,古城口的一栋房屋,曾有人出价两千多万都没有卖,为了还贷款,张培福九百多万咬牙卖掉了。

04

回到丽江,张洁并没有直接接手康龙,而是进入一家地产公司做营销了解市场。

张洁发现,随着电商势不可挡,康龙曾经的优势已荡然无存。卖家电这个行当,没有产品独特性,更没有技术壁垒,靠的就是价格和服务。可是康龙没有独一无二的渠道,价格没有优势;如今人们到线下门店,更多的是体验,然后回家网上下单,服务仅靠“热情”也显得苍白无力。再加上业绩连年下滑,员工收入也大受影响,业务员月薪只有三千多。好业务员不断流失,留下的员工也积极性不高,康龙陷入恶性循环。


不想成为时代的眼泪。张洁着手准备引入京东,依靠京东去弥补康龙自身渠道的不足,但这个决定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

张培福一是怕张洁没操盘过家电项目,做不好打击她的自信心,二是,当时的康龙真的输不起了。

“我爸对家电有情怀,我没有!”张洁与父亲“犟”了起来,闹得最厉害的时候,父女俩谁也不理睬谁,张洁家也不回。


最后父亲跟张洁白纸黑字立下军令状:“张培福给张洁投资做京东,一年内若是做不起来,张培福撤资,张洁自己擦屁股。”

2020年6月,京东正式被引入康龙家电。从此,康龙再也不是一个丽江本土品牌单打独斗,它的背后,有了京东的品牌和渠道加持。此时的张培福还不知道,自己这个被女儿硬逼着做的选择,成了康龙转型最正确的一个决定。


05

“我路子野,但我知道我要什么。做事的目的性和逻辑都清楚明确。”在正式引入京东前,张洁做了充分的准备。

她先是走访了云南所有的京东加盟店,搞清楚了京东的运营模式,又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在丽江做市场调查。


调查的路子又野又原始:坐在竞争对手的店里数人头。“他们知道我是来干什么的,但反正不能赶我走。”张洁说,她一日日坐在那里,数客流量,探听客单价,调查品牌影响力。

接着,张洁又亲自给老客户打电话做回访。问客户们产品有没有问题,问体验感,问人家有没有网购经历,又告诉对方,京东马上要入驻了,欢迎光临,等等。坚持了半个多月,打了几千个电话,分析消费者购物的品类、单价,分析消费者习惯。


如此下来,张洁拿到了许多重要的数据,包括一半的客户已被多渠道分流。于是,张洁不仅引入了京东,还引入了京东物流京东帮的“最后一公里”。

所谓“最后一公里”,其实就是送货上门。但张洁的送货上门送得极远,300公里以内全都免费配送。奉科、鸣音、鲁甸,只要有人下单,张洁就送。有的山村路上常有落石,路又极窄,遇到对头车,恨不得倒车倒几公里。一些大件需要送到高楼,张洁也不收上楼费:“我说了免费配送就是免费,就算找吊车吊上去那也是我的事,消费者不用出钱。”

“最后一公里”给张洁提供了持续的市场变动数据,让她把控住了消费者购买家电和大型消费的节点。有了这些数据,张洁便能迅速地知道哪里有楼盘新开,哪个村有了分红,便可以去做定向宣传和促销活动。


另外,京东品牌的下沉做得极好,对于线下门店的服务、售后、维修、体验把控都十分到位。张洁紧跟京东,推出了180天只换不修、空调洗衣机无时限免费清洗等服务,消费者口碑越做越好,粘性也越来越强。

再加上京东渠道的加持,让张洁可以拿到许多战斗力极高的优势品牌和产品,甚至可以做到全城价格最低,比线上还低,自然供不应求。

不到一年时间,张洁便把康龙做成了京东全国十佳门店,利润翻了3番。与父亲的军令状,她赢了。


06

曾经看似“不成器”的女儿,让康龙起死回生,张培福乐得做个甩手掌柜。

虽然2020年接手康龙,还赶上了疫情,但张洁硬是把曾经气息奄奄的康龙改天换地,短短2年时间,除了老店顺风顺水,还新开了3个门店。她拿下了丽江家电市场四分之一的份额,与苏宁、国美等大品牌正面竞争。

除此之外,她梳理了员工制度和守则,重置薪酬结构,大大提高了员工待遇。并且杀伐决断,顶着父亲的反对,果断辞掉一些摸鱼的“老油条”,任用毫无经验却年轻肯干的新员工,一改曾让康龙恶性循环的工作氛围。她还改变了父亲沿用多年的合作制度,重新与合作方洽谈,放弃了曾经“竞争”的思路,更多地考虑双方的利益而非自家。许多资源不用张洁去争去抢,自己便送上门来。


张洁甚至在考虑更多与家电无关的事情。

“我相信所有的产业都有衰退期,所有的品牌也会。康龙是我们自己的,运营好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嫁接任何产品,任何品牌。”这个女孩说话爽利痛快,仍然像当年那个爱闹腾的小女孩,但眼神锐利,脑子转得极快。

对于女儿的决定,张培福并不全然理解,有的甚至未曾听说。但经过这么多年的“折腾”,张培福明白,属于他的时代已经过去,而他女儿的时代,刚刚到来。


记者手记

舍我其谁,目空一切,口无遮拦。这三个词,通常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商人。却在张洁,这个90后女生的身上,淋漓尽致地体现。

她是真的脑子里都在琢磨生意,扯上任何一个行业,她能脑子转得飞快,三句之内,必谈怎样才能赚到钱,毫不遮遮掩掩。

她也是真的不断蜕变,隔几个月就奔袭于丽江、成都、杭州之间,不断学习与成长。哪怕比她年纪小的00后,只要有想法,她都能在一旁端茶倒水,只为多听那么一点点。

更可贵的是,她的目光不只是盯着丽江的一亩三分地,而是如何与外界不停建立链接,再将路越走越宽。

张洁说:“我始终坚信,每次低谷都是我下次爆发的开始。瓶颈不可怕,冲破一个又一个的瓶颈,才能宠辱不惊。”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