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河湖点亮故道大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条河流,往往是一处活着的遗产,是一段流动的历史,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两当县境内嘉陵江、两当河、云屏河等“一江七河”玉带环绕,宛如故道大地的一条条经络血脉。近年来,两当县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以百姓“水更清”的呼声为方向,精心谋划、全域统筹、综合施策、持续发力,全面推行河长制,县域内“一江七河”由8名县级领导、30名乡镇负责人和121名村级负责人担任河长,全面落实“网格化”管理,形成“总河长带头抓、各级河长具体抓、水务部门牵头抓、责任乡村一线抓、联系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格局。各级河长主动履职,从“要我巡河”转变为“我要巡河”,推动河长制从“有名有责”到“有能有效”。精心编制《两当县河流岸线保护利用规划》,制定了河长巡查、部门联合、工作督办等11项制度。同时,着力健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机制,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协作配合、责任到位、网格管理的工作体系。制定《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督查考评办法》,修订《城市管理办法》,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健全生活垃圾“村清扫、乡集中、县清运”工作机制,打造秩序井然、全域无垃圾的美丽城乡,努力实现“六个一样”。

上善若水,水的灵性孕育了汩汩流淌的生态文化,水的变迁考量着一个地区的发展追求。在美丽幸福河湖创建过程中,两当县突出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水管护多位一体发展,持续加大流域造林绿化力度,通过植被恢复、生态补水等综合治理措施,使河流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美。在实施乔河、袁家沟等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中,注重从单纯的河道疏浚、护岸建设向改善水生态、营造水景观、融入水文化等综合整治转变,让美丽河湖美得更有内涵。积极探索“以水兴业、以水兴产、以水兴游”,实施农村生态河道建设,深挖河道历史和人文资源,因地制宜对河道进行特色化改造,增添亲水戏水、休闲旅游等功能,努力实现生态保护、增收致富双促双赢,让昔日藏于深闺无人识的小山村,呈现出“清水绿岸、花团锦簇、鱼翔浅底”的美丽景象。着眼提升河湖功效和景观特色,适度建设水域景观,最大限度保持原始河床和自然河岸线,确保河流自然功能不受破坏,让群众看得见青山、望得到绿水、赏得了美景、留住了乡愁。同时,把全县作为大景区、把县城作为游客集散地,着力建强县城、建美农村,对城乡建设布局、整体风貌、绿化亮化等进行规划设计,让“两当红”的印记随处可见、“生态美”的景观处处皆是,让城在水中、水在绿中的美丽画卷成为两当最靓丽的名片。坚持绿化美化不停步,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5%,城区绿化面积达到40余万平方米。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建设一批留住乡愁记忆、融汇民俗文化、体现田园风貌、凸显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坚持文旅融合发展,对全县主干道路绿化美化全面提档升级,对三条旅游景观路增设“彩虹标线”,让全县公路两旁满眼皆绿、处处是景,打造最美农村公路。

治河护河,不只是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水岸联动的全面出击。两当县持续开展“聚焦小微边、共建幸福河”专项行动,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开展部门联合执法巡查,严厉打击非法采砂、非法排污、围垦河道、乱堆乱放侵占河道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河湖长制成员单位之间协作配合,依法打击破坏河湖生态环境行为,坚决消除一切河湖乱象,维护河湖健康生态。发挥县水投公司作用,对全县河道砂石资源统一规范开发利用,从源头杜绝乱采滥挖行为发生。常态化运用无人机巡查,在重点河道安装摄像头,形成“天上看、空中探、地面查”的立体化河湖监管体系。在推进整治中“致广大而尽精微”,对季节性河流、小河、小沟、小微水体、河流农村段及边远区域河湖等日常监管覆盖有限的区域,全面细致排查,从严从细整治,严格复核督办,消除监管盲区。同时,扎实开展“三大革命”“六大行动”及“拆危治乱”专项行动,大力整治人居环境,创建清洁村庄104个,实现省级生态乡镇全覆盖,不断巩固提升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卫生县城、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创建成果,努力争创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一江清水就是一道风景线,在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创建过程中,两当县充分调动流域沿线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巡河志愿者在宣传政策、收集民意、日常监管等方面的作用,及时更新三级河湖长公示牌,方便群众监督和参与。将县域内主要河流保洁纳入社会化保洁管理,统筹乡村振兴、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河湖整治带来的生态红利。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系列宣传活动,编印水法律法规摘要便携手册,开展集中宣传教育。大力弘扬以水为脉的城市文化,定期开展鱼类增殖放流、河湖保护宣教等活动,让群众享受水乐趣、水实惠、水生活,形成爱水、乐水、亲水的社会氛围。同时,拓展“九美”内容,增加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营造“人人都是形象大使,美丽两当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让建设美丽整洁的城乡环境成为广大群众的自发行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