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退伍不褪色 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

眼下正是葡萄成熟的季节,在什地镇二圣宫家庭农场里,一串串绿似碧玉、红如玛瑙、紫像水晶的葡萄,悬挂在翠绿的枝蔓间,令人垂涎欲滴。农场主王威穿梭其中,忙着修剪枝条。“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种植的阳光葡萄在今年迎来了丰产期,总收入在过去的基础上翻了3倍。对于未来发展,我充满了信心。”作为一名退役军人,王威不忘初心,在农村开辟了新“战场”,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

      返乡创业  农村开辟新“战场”

  8月7日,在二圣宫家庭农场里,王威轻轻摁下开关,开启喷灌系统,细密均匀的水雾顿时喷洒到基地里。临近中午,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大家挎上果篮,拿起剪刀,剪下一串串香甜的葡萄,尽情地享受田园慢时光。“农场这边种的是葡萄,另一边种的李子、火龙果和桃子。”王威对记者说。

  王威今年40岁,1999年入伍成为一名军人,负责通讯工作。2017年年底,他退伍回到家乡绵竹。脱下军装,告别军营,再出发的起点在哪里?“我们部队驻地旁边是一个农业示范区,我经常去参观学习,和当地农户有深入交流,这让我对 ‘新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就想自己创业发展田园种植。”从农村走出去,好不容易在城里站稳脚跟,却又要重新回到农村,王威的想法遭到了家人的极力反对。

  18年的部队历练,造就了王威勇于拼搏、不懈奋斗的精神。为了得到家人的支持,他带着父母前往全国各地著名的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参观考察,让父母了解“新”农业发展前景和自己投身乡村振兴的决心。在半年多的学习考察中,王威将发展目光放到了水果种植上。2018年9月,他在什地镇流转了近百亩土地,投资300余万元,种植葡萄、火龙果、李子等水果,真正成为了一名”新农人”。

       永葆本色 用拼搏书写新篇章

  实现田园梦并非易事。“搭台唱戏,台子是搭起来了,但要唱好这出戏却要苦练功夫。”说起创业的艰辛,个子高大的王威连连摇头。起初,由于技术管理不到位,葡萄疏果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导致挂果时减产三分之一,损失超过了20余万元。这让王威感到挫败的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了问题所在。

  “我曾经是军人,军人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一定要打赢这一仗!”困难和挫折把王威身上那股不服输的劲儿激了起来。在他看来,发展种植业,技术是关键。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他还聘请了农业技术人员从事管理工作,并积极谋求“公司+基地”的发展路子,与各类种植专家对接,寻求技术支持。

  2019年初,王威开办了培训班,加大对员工理论知识和技术的培养,并投资10余万元,在种植基地修建起了水肥一体化设施,对基地实施精细化管理,逐步建成了现代化的田园精品水果种植基地。2020年,王威种植的葡萄产量比过去翻了一番,收入超过了50余万元。2021年,他成立了家庭农场,又流转了60余亩土地种植柑橘,弥补基地水果空窗期短板,吸引了更多游人前来体验田园生活。今年,他的二圣宫家庭农场被评为德阳市示范家庭农场。

       带头致富   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

  8月8日早上7点,55岁的村民李崇云背上背篓,来到二圣宫家庭农场干活。虽然天气炎热,事情繁杂,但他却乐在其中。“我在这里务工,一个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养老也不愁了,以后闲下来,就自己种点葡萄,既可以吃又可以卖。”李崇云笑着说。

  走上致富路后,王威没有忘记乡亲。考虑到本村留守老人和困难群众基本无经济收入,他优先聘请他们到基地务工,并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工作岗位。对有意愿发展种植的村民,王威免费为他们传授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示范引领更多人参与到农村创新创业中来。

  前几天,市老科协的农业专家给王威打来电话,详细了解他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并积极为他提供解决办法。“现在有了部门和当地政府的支持,我的信心十足。”王威说,目前他正在修建集餐饮、亲子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丰富农场旅游元素,发展生态农家采摘+文旅休闲为一体的经济产业链条,带领更多村民实现增收致富。

  记者 周韵 蒋丽萍 文/图

  责编 李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